来自江苏淮安的朱先生一家是清华大学的忠实“粉丝”,今年暑假他们一家在北京旅游的10天时间里,光清华大学就参观了4次。
“学校很大,全部看完需要很长时间,还有,我们来清华是为了感受名校的氛围,不是为了合影拍照,所以不着急看完。”朱先生告诉记者,是孩子想要到清华来看看,所以全家就一块儿过来了,“教育孩子,身教比言传更重要!暑期带孩子来清华看看,希望名校的氛围能感染孩子。”
朱先生的儿子朱达夫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清华校园中的美丽荷塘让朱达夫印象最为深刻,不仅如此,朱达夫还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以后想到清华读书,想学物理。
在问及对清华的历史文化是否感兴趣时,朱先生说:“几次进校让我们对清华多了一些了解,但是与清华的历史文化相比,我们对清华的老师和学生更感兴趣。”在这几天里,朱先生一家跟清华的学生也有了一些接触,“我觉得一个学校的学生更能代表这个学校的风气,我接触下来,觉得清华的学生很踏实努力,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上午10点半,北大东南门已经排起了100多米的长队,除了身着鲜艳服装的旅行团外,大多数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与朱先生一家类似,来自河南郑州的温先生一家经过半小时的排队后,顺利进入了北大参观。
因为是第一次来北大,温先生在北大门口买了一张校园地图,三人看着地图商量先去哪里参观。温先生的妻子杜女士对未名湖等北大著名景点并不感兴趣,希望能带儿子温暖去图书馆等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她说:“我虽然没来过北大,但我想未名湖和其他公园里的湖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我更想带孩子看一下北大独有的建筑,比如图书馆、教学楼等,这才是我们来北大的目的。”
在图书馆门口,杜女士让儿子仔细阅读北大图书馆的简介,温先生则指着北大图书馆入口处的严复塑像对孩子说:“你看,这是严复,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但是温暖却一再催促父母带他去未名湖。三人离开图书馆,在未名湖旁边合影留念。
杜女士说:“算上在校外排队和找景点的时间,其实我们看不了多少地方,但粗略地转转也能让孩子有一个印象,希望他能感受一下北大的氛围,将来也能考个名校。” 文\图 本报实习生 马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