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家评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访谈
资源大省要让非资源产业唱主角

——访国务院参事、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嵩龄

本报记者 许跃芝 实习生 张婷婷

记者:“资源大省非资源产业唱主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如何界定其中的“资源”?

徐嵩龄:“资源大省非资源产业唱主角”,是一些以传统矿业开采为主的省区提出的。如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矿业,如今既不能从采煤业获得更高产值,又面临环境和生态瓶颈。这两个省区的经济结构有必要转型和升级,重点发展延伸加工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就是说,由这些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唱主角。“资源大省非资源产业唱主角”这一命题,必须联系提出它的省区的经济发展背景才能正确认识其意义。

“非资源产业”也是需要“资源”支撑的,只不过已不是传统利用的资源,而是为发展新经济而发现、创造并加以利用的新资源,包括自然的、人力的、知识的、文化的等。因此,我认为应该准确地提“非矿产资源经济”、“新资源经济”或“新经济”。

记者:您如何评价“资源大省非资源产业唱主角”这一说法?

徐嵩龄:在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应以创新为基础。我认为,不要简单化地接受承接产业,不要简单化地处理矿产开发业。一定要在本省区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本条件,以及国际、国内和区内市场前景三方面综合考虑,做出具有本省区特色的发展决策:既可根据特长寻找商机;又可在寻找和瞄准商机后,将自己的特短变为特长,支持新的发展。

记者:“资源大省非资源产业唱主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它与传统的资源观有何区别?

徐嵩龄:“资源大省非资源产业唱主角”,实质反映着传统矿产资源大省对改变省区发展模式的新思考。这种思考的关键应是转变资源观。传统的资源观对“资源”内涵的理解是狭隘的,重自然资源轻人类社会资源,重物质性资源轻非物质性资源;对资源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是静态的,资源功能与价值实际是随时空条件和作用对象而变化的;对资源的利用是简单化的,是初等的、单一的,而不是以链条形式延伸,不会在资源利用中开拓、创造和提升新资源,形成更高层次的资源网络,为发展高水平经济构建新的资源平台。

与之相对,新的资源观应是广义的、动态的、综合层次的。它应适应和服务于由传统上简单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向新的资源能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所谓“能动”,是指对资源的认识应随时空条件和作用对象而变化,对资源的利用,应包括延展性利用,包括对新资源的发现、开拓和创造,甚至包括如何将特短资源条件转化为特长资源条件而形成新的产业经济方向。这一能动的资源观,应为省区的新发展建构三大资源支柱。自然资源,它构成一个省区的发展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但对这一存在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与利用,却会因人而异。因此,辩证观点是绝对必要的;人类社会资源,它构成省区的发展动力。人类社会资源是最具能动性的;市场资源,它构成省区的发展平台。因此,在这三大资源支柱中,人类社会资源是最重要和核心的,它既决定对自然资源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与处置,又决定对市场认识和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以这样的资源观来构思省区发展新战略,或许更为稳妥。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