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可是个好地方。”每当有人提起新疆的阿克苏,张俊兰总是热情地向大家发出邀请,在她眼里,那里绵延不绝的原始森林,风景秀丽的高山河谷草原,云雾缭绕的神奇峰,苍凉雄浑的温宿大峡谷,和世界上任何优美的风景相比都毫不逊色。
丰富的自然资源使阿克苏享有“白杏之乡”、“红富士之乡”、“沙棘之乡”、“长绒棉之乡”、“卡拉库尔羊之乡”、“新疆细毛羊之乡”等殊誉,这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9℃~11.5℃,全年无霜期183天—228天。
然而,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气象服务。作为阿克苏地区气象台台长、地区决策服务领导小组的技术组长,张俊兰负责地区各类天气预报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技术把关,这个任务可不轻松。
阿克苏地区是全国优质棉商品基地,棉花播种面积占新疆的三分之一、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准确预报棉花播种前后的灾害性天气是保证棉花丰产的重要环节。每年棉花播种前期,是否有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直接关系到当年的棉花产量。
2010年3月下旬,气温上升很快,地温达到了棉花播种指标,地区农口部门决定3月27日大面积开播。但是在3月25日,气象台预报值班员发现后期将有一次转折性天气。当晚,张俊兰组织气象台预报人员召开了临时加密会商,形成了初步的预报意见:“3月28日起将有一次大范围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气温下降明显,棉花开播应推迟至30日以后。”
3月26日一早,张俊兰果断签发了题为“大风、降温天气预报”的重要气象情报。当天恰逢召开“2010年阿克苏地区人工影响工作会”,地区各县市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均出席此次会议,气象台将此次重要天气预报发到各位参会代表手中,各地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纷纷将棉花开播日期作了调整,将棉花开播期延迟到3月30日以后。
27日,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和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3月28日上午11时,阿克苏大风来袭,普遍出现6-7级西北大风,风口风力8级,地区大部出现沙尘暴,最小能见度仅60米。这一正确的决策气象信息,为地区棉花一播保苗奠定了基础。3月30日地区棉花大面积开播,播种工作有序进行。
2010年7月28日到31日,阿克苏地区渭干河流域出现了罕见的暴雨洪水,流域7站出现暴雨(库车大龙池景区高达104毫米)。29日下午,山洪冲毁库车县217国道,滞留了1081名群众,流域下游的克孜尔水库入库量达3000立方米/秒左右,克孜尔水库处于高危状态。
张俊兰凭借多年一线工作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关键时刻临危不乱,组织有序,合理分工,安排专人负责统计最新的降雨实况、了解最新的水情信息,制作渭干河流域15个自动观测站的每小时一次的降雨分布图。通过“新疆气象灾害应急综合发布平台”每一小时向地区抗洪前线指挥部的领导发送渭干河流域最新雨量实况。
在抗洪的72小时里,她几乎未离开过天气会商室,每天早晨7点就开始工作,组织预报员分析各类天气图表和最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通过地、县视频会商系统,共召开了6次渭干河流域雨情预报专题会商。为了使前线防洪指挥部掌握最新的渭干河流域北部山区的未来雨量趋势,更好地安排防洪工作和人员救援,张俊兰大胆地应用近几年精细化天气预报的科研成果,制作渭干河流域北部山区的精细化雨量预报,每6小时到12小时发布一期精细化预报产品,共签发了7期“渭干河流域防洪形势分析”专项气象服务情报。
道路被冲毁,当地依旧浓云密布,直升飞机难以开展营救,“云系何时移出救援地点?”天气条件是实施飞机救援的关键。8月1日6点30分,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她的带领下,预报员们认真地分析了最新的云图和雷达回波等多种资料,形成了最新一期渭干河流域专题情报,预计:“8月1日上午,渭干河流域多云,有小到中雨(雨量估计5-8毫米),水平能见度15公里,14时以后云系减弱东移,午后渭干河流域气温明显上升。”8月1日14时后,渭干河流域大部分自动站的雨停了,流域内上空的乌云慢慢散去,直升飞机顺利地进入灾区,救援行动陆续展开,3日,1081名受困群众全部获救,无一人伤亡。奋战了72小时的张俊兰和地区气象台的预报人员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2010年,阿克苏地区大风、冰雹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气象服务任务繁重,但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是张俊兰最感满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