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A股表现不尽如人意,震荡下跌的同时成交量也较低,市场缺乏持续的热点和领涨板块,这使股市的投资难度增加。
上证综指4月1日收盘于2967.41点,6月30日收于2762.08点,下跌205.33点,跌幅达到7%。同期,创业板指数的跌幅更深。
市场资金的压力和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预期影响了A股走势:中小板、创业板股票IPO扩容步伐较快;一季报传递出的上市公司业绩向好但增幅趋缓的信息,一些上市公司现金流减少、存货增多,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这些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A股深幅调整过程中,有一些板块表现坚挺,如化工、消费等行业个股,这和公司业绩息息相关。尽管一季度上市公司利润环比出现下降,但仍然有部分行业实现环比增长,如水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
二季度食品饮料板块的走势看好,在大盘下跌中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较高利润增速。如白酒行业中的酒鬼酒、金种子酒和古井贡酒因为白酒销售收入提升分别预增900%、150%以上和121%。
当前,中报业绩预告也陆续披露,化工和机械板块业绩向好。在优质个股选择上,业内人士认为,除关注业绩增长外,更要关注防御性。
目前相对估值较低的行业有银行、证券、港口、煤炭、医药等,这类板块中业绩增长较多的个股具有安全边际,也是较佳的防御型品种。
在三季度的投资当中,零售板块应当受到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高端消费市场的扩容,二、三线城市消费市场的崛起和多元化业态结构的形成已逐渐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引擎。这个行业既有望获得稳定投资收益,又是良好的防御品种。
我国目前处于消费普及与消费升级并行的阶段。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人工成本和物业成本的上升也迫使行业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增长模式。例如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以及电子商务等业态已经具备高速发展的基础,有望成为零售公司增长的新源泉。
从基本面看,零售行业2011年上半年增速平稳,全年增长较为确定,而且近期的调整使该行业估值溢价大幅下降,估值压力得到释放。
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今年上市的156只A股破发率高达84.62%,首日破发率为38.46%。
而6月份截至22日,新上市的21只A股中有7只破发,破发率为33.3%,较上半年的平均水平有了较大的下降。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此前新股大面积破发的影响,已向上传到了新股定价环节,促使定价更趋理性,因此出现破发率开始逐渐降低的现象,这是市场“无形之手”发挥作用的结果。
今年以来新股频频破发,甚至出现了因参与询价机构不足而中止发行的现象。这表明市场在审视上市公司时有了更为理性的眼光,将促进新股定价趋于理性,这也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新股频频破发实际上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的积极表现,一方面可以约束发行价格,一级市场价格将会逐步降到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在一级市场投资已经不是无风险投资的情况下推配售制度,以往稳赚不赔的打新股模式已成过去,风险已经覆盖所有的市场主体。
随后的新股发行情况正在印证这一点。随着破发现象增多,新股发行市盈率和募资规模都在逐步下降。有关数据显示,4月至6月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依次为54倍、36倍和31倍。
而近日上网发行的创业板新股美晨科技的首发市盈率只有18.12倍,创出创业板发行市盈率新低,低于许多主板公司的首发市盈率;近期东宝生物的发行价格仅定为9元,成为创业板推出以来发行价格最低的个股;再如,在中小板挂牌的比亚迪的对应发行市盈率也只有20.47倍。
这些都表现出创业板股票正回归理性,市场化发行机制逐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