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海洋经济空间广阔
万建民

最近发现各地都在积极抢抓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作为浙江最重要的经贸活动,今年的浙洽会、消博会也围绕“海洋”做足了文章。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示范区涵盖7个市47个县(市)区。这标志着陆上资源有限的浙江,正式拉开了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和强省的序幕。各界普遍认为,发展海洋经济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浙江是陆域资源小省,10.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人称“七山一水两分田”。然而,浙江海域面积却有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4倍;拥有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占全国的40%;港口、旅游、渔业、滩涂等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名副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浙江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力十足,经济外向度高。多年来,浙江省很多地方把块状经济发展到了极致,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市,都在围绕一个产业、一条产业链发展,大家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开始快速提升,一些手工作坊、中小企业逐渐成长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领军企业,大大提升了浙江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然而,总体来看,浙江块状经济仍然是以传统行业为主、以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其发展受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制约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浙江民间资本投资出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新建项目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表现为产业转移;二是资本从制造业领域向房地产、资本市场等转移,不少专家曾呼吁关注浙江民间资本的“离制造”现象。这两个趋势的背后,是浙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新兴产业方向尚不明确、新的投资热点还未形成的现实。统计显示,浙江近年来投资增长较慢,经济增速也相对放缓,这虽有浙江主动作为不单纯追求速度的因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浙江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需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海洋经济正是浙江转型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载体。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空间布局、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等方方面面,但重中之重在于着力推进“三大核心任务”:一是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这是培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二是着力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开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制高点”;三是着力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这是再造21世纪浙江经济发展新优势的“着力点”。

目前,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统筹安排重点建设项目近500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同时,浙江省政府决定,2010年到201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岛基础设施、海洋科技研发、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建设。

与改革开放之初浙江民营企业遍地开花不同,当前浙江海洋经济的投资重点大都集中在重化工、装备制造和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投资密度大、进入门槛高,民营企业能否抓住海洋开发的机遇,还需自身的积极努力。针对海洋经济的特点,民营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千军万马、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组建大集团转变,整体进入,分工协作;从依靠手工作业向高技术应用转变,提高起点,开阔视野。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来,也将大大提升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活力。为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浙江省将在温州、台州开展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港口物流、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浙江省还建立了1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产业。

人们期待,在改革开放中迸发出巨大活力的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海洋开发,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