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民生改善
本报记者 夏先清

“如果没有好的产业扶持政策,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5月24日,家住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泽当镇的益西卓嘎激动地告诉记者。

2003年6月,益西卓嘎开始从事禽类养殖业。到2008年,养殖规模已从初期的2000只发展到3万多只。是继续做大还是保守发展?这时,当地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710万元资金使益西卓嘎做大禽类养殖产业的梦想得以实现——创办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鸡舍面积2500平方米、育雏室及饲料仓库500平方米,购买育雏机器设备一套;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合作社、散户联养、联销,仅去年合作社就出栏成鸡15万多只,当年收入达65万元。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安排14.6亿元资金在7个地市、74个县(市、区)实施特色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等383个建设项目,培育、扶持了像益西卓嘎的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龙头企业55家,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奶牛等7个特色产业带。

同时,西藏自治区坚持大力加快发展旅游业。2010年,西藏自治区共接待游客685.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1.4亿元。

在西藏自治区,如今每个县(市、区)都在着力夯实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产业基础。在产业带动下,西藏自治区经济总量实现飞越,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51年增长了111.8倍,年均增长8.3%。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8年年均增速高达12.9%。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改善。产业振兴带给西藏农牧民的实惠触手可及——201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7元,连续8年保持增长;自2006年实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共有27.48万户140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24平方米,实现了让全区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住上了安居新房的目标;坚持整体推进农牧区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建设,农牧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闻背景

“十一五”期间,西藏抓住优势矿产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农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六个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其中,旅游业成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