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对西安统筹城乡资源改革示范开发区建设的思考
董 军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当前,开发区建设已经成为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期重点围绕如何寓城乡统筹于新区建设之中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深切感受到,要实现在全省“走在前面、作好表率”的要求,必须依托西安市“八大经济板块”和区县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走“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新路子,不断提升西安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规划一体——

构建同域发展格局

西安以“五区一港两基地”为基本架构的统筹城乡资源改革示范开发区总面积(含合作区)达到619.7平方公里,辖行政村414个、农村人口77.9万,分别占全市行政村和农村人口总数的13%和19.2%。根据这一特点,开发区与辖区内的农村必须树立同域发展观念,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统筹考虑,一体规划。

——做好“一盘棋”。在编制各开发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时要做到“三个无缝对接”:一是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无缝对接,将开发区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着力在促进城乡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一体化等方面多探路子,争创亮点;二是与驻地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着力在拓展城市空间、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三是与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统筹考虑开发区内的拆迁安置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辖区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其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相映衬。

——防止“一般化”。开发区不仅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也是将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将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植入的重要承载。因此,不能把开发区等同于一般区域,要按照建设现代城市新区和农民幸福生活新家园的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

——杜绝“一刀切”。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在不影响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搞好配套改造,使开发区内原址改建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田园风光与城市文明相融合的典范。

产业协同——

筑牢融合发展基础

产业既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产业协同、实现产业惠民,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做强产业支撑。这既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围绕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产业聚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骨干型龙头企业,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协同。这是推动开发区与辖区农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产业协同的结合点,一方面要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辖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发展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活型、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产业惠民。这是开发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专项奖励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让辖区农民在开发区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资源共享——

增添互动发展活力

从资源角度讲,开发区与辖区农村是互需互补、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要按照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原理,对开发区内的城乡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创新机制、让利于民,努力使农民群众在资源转化增值中获取更多更大的实惠和利益。

——优化配置。开发区与辖区农村,既有各自资源优势也有短板。要切实改变以往单纯把农村资源“统”到城市发展的做法,将区域内的全部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加以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开发有序化、利用集约化、配置市场化、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区域资源科学储备、合作开发、使用补偿等长效机制,加快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潜力。

——创新机制。要着力突破影响开发区内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有效对接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发区,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要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转让和投融资平台,使开发区的技术、资金资源与区域内的土地、人力等多种资源链实现对接。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促进开发区内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及合理配置,实现辖区居民充分、稳定就业。

——让利于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直接体现就是农民收益最大化,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开发区资源统筹工作的首位。

服务均等——

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把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同等对待,作为开发区统筹城乡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努力营造区域城乡同步一体、互动共荣的和谐发展氛围。

——基础设施要同步建设。要统筹推进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城市的标准,加快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向辖区农村延伸;要统筹利用好开发区内的公共资源,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体系、环卫体系、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社会事业要共建共享。要强化与区县的合作共建意识。一方面,按照区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开发区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文体设施;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县职能部门的对接,改造提升区域内原有的学校、幼儿园和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开发区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包容,不断增强区域内所有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社会和谐。

——社会保障要同等对待。要在不断提高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新机制,着力解决新合疗、新农保等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制度对接问题,逐步扩大辖区内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确保辖区农民与同区域的城市居民在医疗保险、社会养老、劳动就业、住房租购、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委副书记)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