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去”,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型企业研发国际化工作述评
本报记者 陈建辉
图为上海东大桥海上风电场。风力发电机上安装的大型风力机叶片由中复连众公司生产。 (资料照片)

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不仅是产品“走出去”了,更重要的是已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上大显身手。在这些企业中,创新型企业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他们主要通过合作研发、自建海外研发机构和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研发主流,在全球范围整合创新资源,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支撑起富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合作研发提升能力

从奇瑞、华为到宏达、为真,故事不同,演绎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走出去”与技术领先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不仅要开发新产品,而且要掌握技术研发能力,获得知识产权,推动企业自身和中国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对我国的汽车整车和发动机生产企业来说,奥地利AVL公司太熟悉不过了。这家知名的发动机开发设计和测试设备供应商,为奔驰、宝马等汽车公司提供发动机,我国的奇瑞、一汽、锡柴、潍柴、上柴、大柴、江淮汽车等企业都受益于与他的合作研发。

奇瑞的故事很典型。奇瑞人说,“刚开始和AVL公司合作时,虽然叫合作研发,但他们把我们的技术人员关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的工程师在另一个房间搞设计,根本没有让我们参与的意思。对此,我们坚决反对,反复坚持,最后终于参与了整个开发的全过程。”在合作开发中,奇瑞的技术人员迅速掌握了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试制、开发试验、整车试验等一整套开发流程、开发体系和方法论。“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奇瑞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自主开发模式,培育了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奇瑞已自主研发生产出数十款汽、柴油发动机,基本可满足自主品牌汽车的配套需求。其中,ACTECO发动机采用大量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其技术集成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功率、油耗、排放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更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友商”是华为对其竞争对手跨国公司的习惯性称呼。他们解释,这并不是什么客套,而是源自于在竞争中合作的理念。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前提下,华为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际一流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华为和英特尔联合向中国运营商及其他国家运营商联合推出3G混合组网解决方案;华为推出的3G手机就是与英飞凌、高通等国外厂商合作研发的产物;华为与诺基亚、西门子、赛门铁克、Global Marine分别在TD-SCDMA解决方案、安全存储设备及海底光缆领域成立了合资公司。

在江苏,通过合作研发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俯拾皆是。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掌握被誉为“工业味精”的有机硅生产技术,先后20多次走出国门,与俄罗斯等国专家开展合作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拥有了有机硅生产技术;为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以色列MND诊断公司合作,研发肝病早期诊断试剂盒,用于早期肝纤维化诊断。

建海外机构自主研发

有关专家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国际上著名的技术高地建研发中心,不仅可引进成熟的、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有助于打造新兴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且国际上通用的很多技术管理经验对于中国企业改进技术项目评估和管理等也大有裨益。值得重视的是,中国企业决定在发达国家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成本昂贵因素,切忌盲目跟风,否则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在竞争充分的家电市场称霸多年,而且实现有效益增长,8个海外综合研发中心功不可没。海尔人认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拥有全球最好的技术,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是不二选择。因此,海尔的海外研发机构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用最好的技术满足用户需求,推出一款款技术领先的产品:“感人空调”由整合了欧洲和日本一流专家的团队开发,首创全球领先水平的“IFP智能感知人体技术”,可以“风随人动、自动调温”;“无尾电视”应用了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省略了电源线等连接线,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获“未来科技产品奖”等。

海尔集团不是少数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的自主品牌企业,在我国的300多家创新型企业中,许多企业在海外的一些技术高地建立了研发机构,数量有多有少,规模有小有大,但研发“走出去”都是坚定不移的。创新型企业在海外建研发机构,采购当地先进的设备,雇佣当地优秀的研发人员,开展自主研发,同时可以让国内优秀研发人才亲身接触先进的产业技术,感受一流的创新文化,目标是两个:一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尽量与国际保持同步;二是为“走出去”的产品更加本地化提供支持。这种方式有利于对无形资产的垄断,并且拥有自主权,易于协调。

在诸多高技术领域,目前我国只在航天、数字通信等几个少数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兴、华为等创新型企业不懈努力的结果。在通信企业中,中兴、华为、大唐移动通信、中国移动等都在国际上著名的技术高地建立了海外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的创新能力已可与业内顶级企业比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公布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分列全球第2和第4名便是明证。中兴通讯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等地共设有15个全球研发机构,2.5万名国内外研发人员专注于行业技术创新。

跨国并购获取技术

近年来,受全球并购浪潮的影响,我国的创新型企业主动进入跨国并购的行列,目标企业大多具有技术优势。

在最近一年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吉利集团对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并购案。2010年,吉利集团对外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权,包括沃尔沃公司全部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全部福特汽车公司与沃尔沃公司相关的知识产权使用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之一。吉利集团通过并购有望提升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和份额。

“不仅是吉利集团,许多创新型企业正积极把跨国并购作为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编写研究组组长刘东研究员说,以获取技术、专利等战略性资产为目的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惯用的方法。美国思科(CISCO)公司就是借并购得以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是众多企业并购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对中国企业来说,与其说是并购了西方先进企业,不如说是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融入先行者的产品和技术领域,从而带动自身的发展。

最近出版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列举了多起我国创新型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制造商CIFA。在全球混凝土工程机械制造商中,老牌的CIFA排名第三,这一并购不仅使中联重科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工程机械制造商,而且进入了高端混凝土工程机械的市场。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收购了德国稳系统公司(Vensys)。这家公司专门从事风机设计和研发,是永磁直驱发电机组的创始者。这一收购为金风科技设计2.5兆瓦风机、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技术基础。之后,金风科技还通过该公司收购了一家海外变流器企业,进一步提高了金风风机变流器的国产化水平。

中复连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2007年将德国大型风力机叶片生产企业——NOI叶片公司收入麾下,从而实现了风力机叶片研发和生产技术的跨越,站上了亚洲第一平台。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06年并购了法国的安迪苏(Adisseo)公司和罗地亚(Rhodia)集团。安迪苏拥有最先进的蛋氨酸工程化技术和生产装置,罗地亚是硅酮胶的发明者。目前,中国化工利用这两家公司的专利技术,通过改建和新建生产装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蛋氨酸生产商,有机硅年产量也跃升世界第二位。

毋庸置疑,跨国技术并购可以使我国企业有效地避开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壁垒,迅速取得国外企业保护严格的核心技术。但花了钱没达成目的的并购案例也时有发生。因此,企业必须在并购前深入细致地调查对方企业的核心技术,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