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可以实现从单纯依赖原生资源转变为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并重,对缓解资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回收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
由商务部推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涵盖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商务部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启动的两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共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试点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培育了近100家龙头企业,新建和规范网点4万多个,新建和改造集散市场160余个,试点城市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大大提高。以“三位一体”建设为核心,试点城市回收网络基本成型。
社区网点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覆盖面广,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试点地区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在居民社区设立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回收站点,改变了传统回收方式,规范了回收行业秩序,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美化了环境。同时,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例如,上海市构建具有网络信息中心和呼叫中心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做到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电话就可以上门收废,为群众提供便利。
分拣中心提高了集散水平,改善了回收质量。分拣中心通过对各类再生资源集中收集、封闭运输、环保处理,实现了由人工打包、简单机械打包到全机械化打包,大大提升了再生资源的品质和回收效率。例如,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分别从工业区、商场超市等区域入手,建立交投站或服务台,扩大回收网络,同时新增电子废弃物处置流水线,通过精细拆解,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集散市场提升了功能,发挥了集聚效应。集散市场通过增加服务功能,实现了集中收废、分拣、初加工一站式的集约化经营,改变简单的“一收一卖”的回收行业传统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做到产业联动,共同发展,提高再生资源资源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此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作为一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1年4月6日,我国共销售5大类新家电4234.7万台,销售额近1600亿元,回收旧家电4386万台,拆解旧家电3226.5万台,有效回收利用钢铁、塑料、有色金属等资源近50万吨。
开发再生资源刻不容缓
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是“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是“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再生资源回收有利于解决大量物资遗弃或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为摆脱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瓶颈制约,有效防止环境污染,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废旧商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的需要,加快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刻不容缓。
同时,回收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促进和扩大低收入人群就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据统计,再生资源每增加1000亿元产值,可以安排就业50万人以上。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回收总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
据了解,2009年国内回收总量约1.4亿吨,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2%;回收总值约5000亿元,是2006年的近1倍;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2009年利用废钢8300万吨,再生铜在铜产量中占52%,废纸浆占纸浆总量的69.3%,再生资源已成为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正在成为地方经济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如湖南汨罗市2009年回收量达112万吨,实现税收5.6亿元,占该市财政总收入的59.5%。山东临沂市废旧商品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已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24.5%。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如目前废塑料的回收率仅为24%,而每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就可获得0.85吨塑料原料,相当于节约3吨石油;对废铝的回收利用,我国只能达到7至10次循环,而日本可达21次。大幅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可以实现从单纯依赖原生资源转变为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并重,对缓解资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后发优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据分析,目前我国家电产品保有量巨大,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1.3亿和1.7亿台,今后每年至少要有1500万台左右家电、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再生资源有效、及时地回收,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有关专家指出,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
构建完整先进的回收体系
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基础差、底子薄,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回收网络有待完善。县级城市、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仍是薄弱环节。二是发展理念亟待转变。行业内有些部门和企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存在“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三是技术进步不尽如人意。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环节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四是经营秩序仍需规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时期。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得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
据悉,近期商务部将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第三批试点城市要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特点合理规划布局。
今后5年,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回收体系的基础上,要逐步向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开,实现回收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合理布局,使试点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同时,要进一步畅通回收渠道,一是完善企事业、机关单位再生资源定点、定时等回收机制;推动建立生产企业之间通过协作与购销关系进行直接回收大宗再生资源和边角料的畅通渠道,协调和鼓励工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其他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实现回收多元化。二是积极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支持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收废和交易、销售商品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有偿自动回收机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和单位、多方面共同参与、方便快捷的回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