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省道真县:
“一事一议”破解农村公益设施建管难题

听说村里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外打工的贵州省道真县平模镇顺河村村民邓华捐资1万元。项目实施以来,全县群众先后义务投工投劳18.5万个、共计捐资10多万元。

2010年,道真县被列入贵州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整县推进扩大试点县,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84个,财政奖补总金额达1400万元,涉及三江等6个乡镇19个行政村55个村民组,受益群众约10万人。目前,已完工项目61个,在建的23个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以上。

“对于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来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真是‘及时雨’。”道真县委书记刘江年介绍,村级公益设施建设曾一度存在着筹劳难、筹资难的问题,至2009年底,县里大多数通组公路都是晴通雨阻,部分村民组还存在着灌溉难的问题。通过大力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农村公益设施建设筹资难、建成后管护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组。项目实施前,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个别走访、书写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对“工程内容、土地协调、劳动力投入”等相关问题进行民主决策;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并将结果向项目区群众进行公示,如果需要更改相关事项,必须向相关民主管理委员会报告,审议通过方可执行;项目实施完毕后,组织群众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村两委干部接受群众当面质询。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成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道真县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探索,努力在管护方法和模式上求创新,群众参与村级公益设施建设管护的热情高涨。

记者走在玉溪镇桑木坝村跃进村民组公路上,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看不到丁点白色垃圾,就连路面的边线都完好无缺,边沟没有任何杂物。村民周礼介绍说:“以前由于没有专人管护,公路建成后不到两年,路面就坑坑洼洼,遇上雨天,就连摩托车都难以通行。2010年,镇里将跃进村民组公路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后,群众又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全体村民共同出资,聘请专人按照群众大会议定的养护要求对公路进行养护。现在公路就非常好走了!”

目前,道真县已完工的61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均建立健全了管护长效机制。该县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加强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公益设施的管护。 文/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安生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