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发展看县域
突出地方特色 培育优势产业
——江苏省丰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纪实
本报记者 刘惠兰 通讯员 石培明
图为丰县电动三轮车生产车间一角。 张茂林摄

编者按

江苏省丰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处偏远,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大。但近些年来,丰县围绕“富民强县”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农业产业贡献突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县的成功探索和经验,为农业县市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工业、农业两个轮子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位于江苏省最西北部的丰县,是一个拥有116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历史上曾是“无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黄泛区,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经济薄弱带。“十一五”以来,该县围绕富民强县目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了工业、农业协调发展。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9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2.6倍和7.4倍,这个曾在徐州市排名居后的农业穷县,财政收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获省政府财政收入增收贡献奖。

转变发展方式

农业一样有高效益

“农业县市加快发展,首先是要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把农业大县变为农业强县。只要勇于创新,加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农业一样有高效益。”县委书记赵保华对记者说。

为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优势,“十一五”以来,丰县实施“大棚富民、大项目强县”,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出了“富民强县”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新路子,被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专家称为农业县市洼地崛起的“丰县模式”。

丰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基地。30万亩洋葱、薹蒜出口基地面积均居全国县级之首;5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产值超10亿元,稳居全国果品生产前十强;22万亩山药、牛蒡、芦笋等特菜生产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高效工厂”。目前该县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85万亩和20万亩。畜牧业形成了肉鸭、肉羊、奶牛、生猪四大主导品种,其中种鸭存栏突破130万只,居全国第一位,并建成了32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示范场。

丰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转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培育由龙头企业带动的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现代农业。近些年来,该县依托现有农业优势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进涉农企业136家,带动了40万农户进行规模种、养,形成了果汁、木业、畜禽、蔬菜等四大产业链条。由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全国知名的优质果蔬及畜禽深加工基地、淮海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旺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牛蒡功能性饮料系列产品开发”,盛禾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浓缩蔬菜汤“盛禾五行饮品冲剂”,从普通蔬菜到健康饮品,价值翻了几十、上百倍。

如今,农业已经成为丰县最有效益和前景的产业。农业特色产业的兴起,为农民新增了就业岗位,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丰县通过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积极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不仅就业率达99%以上,还新增个体小企业主1.6万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为破解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资金瓶颈,丰县积极推进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同时组织成立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村镇建设,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拓宽了“三农”投入渠道。徐州富康农业投资担保公司担保发放贷款涉及合作社20家,农户3100多户,贷款达近亿元。

走创新之路

传统产业也能做大做强

电动三轮车,是丰县民营企业的创造。经过近6年的培育和发展,该产业由当初的零星分散、较低制造水平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发展。目前,丰县电动三轮车整车配套生产企业达200多家,电动车品类有休闲型、载货型、多功能型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生产能力突破300万辆,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并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生产、研发、展销基地。

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何以异军突起,形成如此规模和优势?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说:“群众创造、政府引导、科技支撑、转型升级是产业快速成长的关键。”

为了使这个低碳节能且环保的产业迅速摆脱粗放经营的状况,成长为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新型产业,丰县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大力扶持,搭建行业发展平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向集团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3家至5家年产30万辆规模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进行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加大技术创新,着力在节能电机、高能电池、四轮电动汽车等研发上取得突破。2006年,丰县成立了“电动三轮车研发中心”。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动的方式,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创新研发。同时与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搭建起丰县电动三轮车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目前江苏省惟一一家省级电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丰县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努力打造装备一流的国家电动车生产基地。丰县规划建设的电动车产业园项目于2009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到2015年底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形成300亩仓储物流区、300亩电动车整车及配件展销区、100亩综合配套服务区。该园一期工程于去年6月交付使用后,入驻企业已达80多家。

目前,丰县电动车产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电动三轮车所需要的电池、电机、控制器、车架、车厢等大小100多个零部件,在丰县都有专门的厂家生产,不出丰县即可完成整车生产且配套齐全。另外,丰县已有300余家配件经销商和国内电动车行业知名企业的直销网点,电动三轮车零配件专业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丰县还立足丰富的煤盐资源,打造煤盐化工产业集群。投资6.6亿元的李堂煤矿、投资12亿元的徐州建滔能源、投资16亿元的丰成盐化工以及心实化工、耀德复合肥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通过深加工,形成从卤水到真空制盐、联碱、氯碱、甲醇、复合肥、玻璃等上下游产品的产业发展,为打造江苏省新兴的煤盐化工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拉长产业链,打造集聚效应,将丰县建成江苏省煤盐化工生产基地。煤盐化工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围绕“徐州工程机械之都”建设铸造精加工和配件基地,培育骨干企业,形成年加工150万吨铸件基地,推动产业向“高、精、深”转型升级。胜海铸造、冠华机械制造、吉祥鸟铸造等一批成长型企业的产品由原来的铁艺品加工出口向工程机械配套件、机床附件等转变,现已达到年产30万吨的铸造生产能力。

丰县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最近几年,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着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5亿元,同比增加73.8%。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品103项,建立了32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新型战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