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农村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得实惠 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建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国88.6%的集体林地已完成确权任务,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剩下的未完成林改的集体林地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是难啃的“硬骨头”,任务还很艰巨。今明两年是集体林改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攻坚之年。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是深化林改的关键问题和核心目标。林改把27亿亩集体林地和数十万亿元的森林资产确权到户,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山林承包到户后,农民有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农民得实惠有多种渠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林80%左右是近熟林以下的林分,因此,探索“不砍树能致富”的路子,特别是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是让农民得实惠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下药、林下鸡、林下菌等林下种植、养殖业、森林旅游业,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得实惠,是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林下经济是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增加林业附加值,节省劳动力等特点的高效经济。发展林下经济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不仅能够增加林地上的短期收益,还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有利于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

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得实惠,是促进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生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林改后,林农有了宝贵的生产资料,农村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林地、物种、景观等生态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资本,林地成了香饽饽,物种成了金娃娃,景观成了聚宝盆。据统计,全国林地直接产出率由2003年的84元/亩提高到2010年的198元/亩。截至目前,全国2550个林改县农民林业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达到14.6%,重点林区农户林业收入比重达50%以上,林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得实惠,是解决充分就业的新领域。发展林下经济涉及林业、农业、畜牧业、科技、医药、工商等多个相关部门,需要的专业技术达几十种,可以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从而间接拓宽了相关行业领域的就业渠道,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就业。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林改吸引了大量返乡农民工务林创业,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林改前,陕西省宁陕县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总人数1.2万人,占全县7.4万人的近六分之一。林改后,宁陕县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群众依托林地资源优势,靠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走上致富之路,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2009年,宁陕县有1万多名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务林,2010年,全县引入农民工近2万人,已开始从劳务输出县向劳务输入县转型。

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得实惠,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林下经济的重要特点是生产方式灵活多样,发展方向多样化,林下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实践证明,各省(区、市)在突出区域优势上做好林下经济文章,做强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浙江省安吉县把竹产业确立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竹林培育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形成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全县竹业产值突破120亿元,以占全国2%的竹林资源占据了20%的竹产品市场。

总之,面对不断缩小的造林空间和不断扩大的林地空间,林下经济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成为林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因此,深化改革一定要做好林下经济这篇大文章,在农民得实惠上狠下功夫,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农民的“金山银山”。今年,我们要召开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经验,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挖掘林地潜力,培育林下经济,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当前,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政策含金量之高、扶持力度之大在林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全面落实后必将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遵照中央提出的“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行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家家户户树上有“定期存款”,树下有“活期存款”,使森林资源真正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确保农民在发展林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要围绕“农民得实惠”不断完善各项政策。要建立健全森林保险制度,不断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和金融机构放贷信心。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不断提升农民发展林业的金融支撑能力。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的经济效益。要规范林权流转和林木采伐管理,不断扩大农民经营林业的自主权。要强化科技服务,不断增强农民发展林业的科技水平。要加快发展林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