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酝酿多年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将给成渝两地带来什么?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又能给广大的西部带来什么——
成渝经济区:西部经济新“引擎”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喻 剑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包括四川省15个市和重庆市31个区县,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多方论证 共同期待

川渝联手共建紧密联系、分工协作的经济区,是川渝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纽带

与记者谈及《规划》获得批准,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成渝经济区多年的经济学家林凌教授介绍说,“成渝两个大城市各有特点,都是四川盆地以及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新中国在西南地区新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连接成都和重庆的成渝铁路,之后,又修建了西南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

1996年,重庆成为直辖市。虽然川渝两地行政区划分开,但两地合作的愿望一直在延续。2001年,两地签订《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这种合作上升为两地决策层的共识。2004年2月3日,川渝签署“1+6”合作协议,在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6个方面加强合作。

2007年4月3日,四川和重庆在成都共同签署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双方一致认为,川渝联手共建紧密联系、分工协作的经济区,是川渝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生态安全,有利于两省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依照协议,双方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2008年10月,川渝两省市签署《关于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川渝两地按照协议规定加快合作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合作渐入佳境。

中央及有关部门也一直十分关注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带动作用。

2003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

2004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规划组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重点经济带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特征是‘蝌蚪型经济带’,区域中心是成渝经济区。”

2005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川渝两地数十位专家完成“十一五”规划课题《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这是中央有关方面第一次对成渝经济区开展的专题研究,其结论和建议为国家发改委把成渝地区列为“十一五”经济区规划的试点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佐证。

2006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同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负责人在介绍西部重点区域发展将分5类推进时指出:成渝地区被列为率先发展的重点经济区。

2008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四川省、重庆市及有关研究单位共同完成。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征求意见稿)。同年12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上报国务院审批。

今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

新的动力 新的希望

发展成渝经济区是要在做大两地经济的同时,让经济区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大效益

“去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这是一个很重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谁来带动?”林凌教授分析说,要带动广袤的西部共同发展,应该有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区。在我国东部地区,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带动下,相关区域及省份经济高速发展。但这三大极均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地域辽阔的西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甚显著。

“分析优势,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开发程度较高,同时也是经济密度和城市密度最高的区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分析说,从资源条件看,成渝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产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冶金化工、国防工业、水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科技实力较强,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科技人才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几位,是西部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川渝两地专家分析认为,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成渝经济区有5个最具发展前途的绿色产业,即:以水电、天然气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重型装备、石油钻采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饮料、粮油、果蔬、肉制品和林产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核技术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物流、信息、金融和研发设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发展成渝经济区并不是简单地把成渝两地产业做大,也不是两地经济总量简单相加,而是要在做大两地经济的同时,让经济区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大效益,“让1+1恒大于2”。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解洪的分析代表了此间专家学者的共同意见,也代表了两地决策层的共识。

主动融合 合作共赢

川渝作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板块,一起把成渝经济区建设好,对两地、对西部、对全国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川渝两地对成渝经济区的建设,不只是停留在期待中,而是早已付诸行动。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一直鼓励川内各地要“主动融入成渝区”。刘奇葆说,巴蜀文化割不断,川渝亲情割不断,经济联系割不断。川渝作为西部经济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区域,作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板块,面临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共同任务。川渝一起把成渝经济区建设好,对两地、对西部、对全国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全省各市州都要放胆放手开展与重庆的合作,特别是成渝经济区范围内的市州、与重庆毗邻的市州,要以更大的胆识、更强的力度推进与重庆的合作,主动融入重庆、承接重庆、配套重庆,合作越深越好,成效越大越好。

四川遂宁市市长胡昌升在谈到成渝经济区时说,遂宁处在成渝两个特大都市之间,与成渝两大都市成等距三角关系,就如同京津之间的廊坊,广深之间的东莞,都处在两大经济中心节点之上。为此,遂宁提出“融入成渝、配套服务、借力发展”。融入成渝、服务成渝,遂宁已经起步。他们正努力打造西部高端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基地,积极承接电子配套企业和产业转移,延伸电子产业链,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加快建设西部微电子、新光源、电路板3大制造中心。

四川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告诉记者,内江要在成渝经济区中快速崛起,并已取得突破:依托成渝两大城市的优势产业,发挥内江的地理优势,正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

与重庆毗邻的四川邻水县,主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充当重庆发展“配角”,探索出“基地型配套经济模式”,建立“重庆工业配套基地”、“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重庆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大做“配角经济”文章。如今,仅在邻水县城南工业园内,来自重庆或为重庆配套的企业就超过50家。

上图:4月11日,工人在微型企业孵化园的一家电子生产企业里工作。重庆市万州区在2011年将发展3000家微型企业,这些微型企业将解决上万名三峡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 新华社记者 陈 诚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