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促进绿色发展
记者王新伟、通讯员贾海峰

本报讯 记者王新伟、通讯员贾海峰报道:在贵州省印江县尖峰岭,山坡上人头攒动,有的挖坑,有的培土,有的浇水,植树的村民正干得热火朝天。据该县林业局局长张安兵介绍,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开始10年来,印江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16%,增加了22.6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为51.62%,有效保护了天然林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印江县只是贵州省天然林保护的一个缩影。1998年,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开始,10多年来,贵州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建设的机遇,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作为“环境立省”、“生态立省”的重要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至2010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完成1371.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0.8万亩、封山育林1097.5万亩、飞播造林143.4万亩)。据2009年到期营造林成效验收县级自查汇总,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62万亩(含飞播以植代播),保存率77.9%,飞播造林成效面积16.9万亩,成效率54.4%,封山育林成效面积(含飞播改封山、人工促进)633.7万亩,成效率95.5%。

1999年以来,贵州省利用天保工程投资在59个县和15个省地直属单位,建设苗圃46个,面积0.57万亩;建设采种基地8个,面积43万亩(其中母树林面积2.6万亩);良种基地14个,面积1.52万亩(其中种子园0.48万亩、母树林0.36万亩、收集圃0.12万亩、其他0.56万亩);建设种苗质检站10个。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贵州通过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调减木材产量、开展公益林建设、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等措施,促进了工程区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森林质量的提高。据介绍,工程区森林面积由实施前1997年的5217万亩增加到2008年的7938万亩,净增2721万亩;森林蓄积从12830万立方米增加到23934万立方米,净增11104万立方米,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量从2.46立方米增加到3.79立方米,净增1.3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6.20%提高到39.85%,增加13.65个百分点。

随着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工程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据贵州省林科院开展的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结果初步分析,工程区森林平均每年涵养水源总量约355亿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约8505万立方米,净化二氧化硫约93万吨,滞尘约13234万吨,吸收二氧化碳约5851万吨,释放氧气约4307万吨。

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贵州林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保持贵州林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进林改配套改革,启动森林保险试点、扩大森林抚育试点范围,逐步建立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