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殷立春

首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在广州诞生,并于今年4月1日实施,办法中开出的“罚单”是城市居民凡不按照规定分类丢弃垃圾的,每次罚款50元;

北京门头沟区早在2007年就已经启动了农村垃圾从源头分类的“王平模式”,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灰铁皮桶放炉灰渣土、黄塑料桶放厨余垃圾、绿塑料桶放可再生垃圾;

沈阳部分小区去年初起实行了“垃圾不落地”作业模式,生活垃圾从出户、收集、装运、压缩、最后填埋利用,整个过程中不落地……

近年来,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都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的确,垃圾如何处理已成为当前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困局,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占据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因此,环保专家普遍认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是今后城市垃圾处理的大趋势,这也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3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国家有关部门在2000年公布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

据了解,目前,尚有不少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进展不够理想,一些城市既没有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废旧电池处理的专项设备,也没有建立大型分拣中心。所以,尽管有了垃圾分类箱,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是导致一些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多年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垃圾处理是指实现“三化”,即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如何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

有专家指出,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垃圾的分别回收、分别加工利用、分别处理等诸多环节。长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引入市场机制,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让居民从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参与的企业有利润可图。要想解决垃圾问题,让垃圾处理有利可图,以吸引市场资本涌向这个产业,实现公益事业的产业化运作,这是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做的事。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就在议案、提案中建言,由城建规划部门制定居民小区建设配套标准,规定所有新建小区均需按照每3000户至少2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站”,直接回收居民分类后的垃圾;并配备相应设备,完成社区厨余垃圾初步减量,如脱水等预处理、有害垃圾分离、其他垃圾精细分类的职能。建设费用由开发商承担,运营费用计入物业管理费统一收取。

针对如何加快我国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产业化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谈到,我国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国家对这项产业的扶植政策已经相当优厚,同时,预计未来的几个5年计划中,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将有4000亿至6000亿元的市场。各地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上百年积累下来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经验,政府部门、公众和企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制度建设、工作重心、管理方法、社会行为等方面下功夫,来促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市场化和资源化。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