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点小区见闻
本报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王云峰
铁西区居民对如今的社区环境状况非常满意。 徐丹伟摄

在沈阳铁西区,记者跟着生活垃圾体验了一次“不落地的旅程”。

4月12日一大早,在铁西区兴工街道的一个试点小区,社区保洁员把从赵阿姨家以及小区居民家中收集的垃圾放在街道祖工二街上的固定垃圾投放点。

远远看去,投放点更像是“小仓库”。门是开着的,旁边立着4个崭新的绿色环保垃圾桶。为了防止外来捡拾人员到这里随意翻动垃圾袋,每个投放点由街道派出2名工作人员日夜值守。铁西区共200多个社区增加500名工作人员专门“看垃圾堆”。

可别小看这“看垃圾堆”的活儿。正因为有了“看堆儿”人,附近小区和马路真是大变样儿!赵阿姨说:“以前走到这里,你得捂着鼻子,快走过去。因为马路都被垃圾山占了一大半。”现在的卫生情况则大为改观。

“我们每天会定时、定点到垃圾投放点来收垃圾。”沈阳铁西区区长助理、城管局局长韩博说,从这一步开始,铁西区的环卫队伍开始全面介入。

每天上下午,环卫的运输车会分2至3次统一到各地的垃圾投放点收垃圾。在兴工街道试点前,街道曾派人24小时跟踪居民小区垃圾投放情况,发现清晨5时至9时和中午是居民垃圾投放的高峰时段,而附近饭店、小吃部则集中在晚8时至晚12时倾倒垃圾。掌握了这个规律后,垃圾车在每天的清晨5时30分、上午9时及傍晚5时分3次来收垃圾。

随后,记者看到,有赵阿姨家的那堆垃圾被运输车送到了垃圾中转站。中转站是银灰色的外墙,铝合金的卷帘门,单看外表,根本看不出这是装垃圾的房子,里面也很干净,没有什么异味。

和许许多多的垃圾一样,赵阿姨家的那堆垃圾被环卫工人从车上直接倒入了一个1米多高、3米左右长的垃圾压缩仓里。只听“滴、滴、滴”几声,站在操控台前的工作人员手握操作把手,在压力的作用下,压缩仓里的垃圾被钢板缓缓挤到最深处。原来汤汤水水、松松散散的袋装垃圾被挤去了水分,体积也小了很多。

据介绍,一个垃圾压缩仓大约可以存放12吨的垃圾,压缩仓下有个球状阀门,又脏又臭的垃圾水通过它从箱体下排入集水井。

据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中转站共有2个这样的压缩仓,当大型垃圾运输车开到这里后,压缩仓会被抬起,直接被运输车运走。

最后,垃圾被压缩后就被送到铁西区几十公里外的大辛垃圾填埋场,这些垃圾经过填埋产生沼气来进行发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