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家评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运输结构 提高综合效率
——访中科院院士、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陆大道
本报记者 齐彦洵

记者:您曾提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以优化结构、加强综合运输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广大基层区域的交通设施为主的新阶段,对此该如何理解?

陆大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能力强大、水平较高的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运输方式得到迅速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大为改善,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从能力、结构、时空等方面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起飞的历程还不长,从产业结构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人均经济总量、城镇化的规模和质量等方面都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还将是相当长的过程。交通运输建设应该而且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即逐步进入以优化结构、加强综合运输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广大基层区域的交通设施为主的新阶段。

记者: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

陆大道: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行业领域,从我国能源资源结构的基本国情和节能减排的客观需要出发,我国必须优化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较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由于国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结构和特点差别很大,东南地区人口和产业稠密,而西北地区则是干旱、高寒,人口、经济密度很低。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必须科学地确定我国未来交通运输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尽可能减少优质能源的消耗。积极发展能源消耗较低且具有普遍化的交通方式,适度控制能源消耗较高且仅限于少数社会群体使用的交通方式。还要发展占用土地特别是占用耕地较少的运输方式。根据人口和经济密度的差别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运输网密度和结构。

记者:提高综合运输系统的效率,如何寻找突破口?

陆大道: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结构调整需要以轨道交通为基础,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我认为,首先,既要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最佳适用范围,即“短途运输以公路为主,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为主,远程和超远程运输以民航为主”这一基本原则,又要按照客货流方向及增长预测相吻合原则,来建设主要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第二,确定主要的能源运输、腹地与港口、大都市区之间运输通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结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与航空网络在城镇密集区之间和特大城市之间存在服务市场的空间叠合,这种重叠要求规划建设合理的区域性运输方式结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辽中南、长江中游、山东半岛、关中、中原等城镇密集区是我国主要中远程客货流产生的地区,相互间的客货流主导着我国的综合运输结构和主要干线的走向。第三,在大都市内部,按地域等级体系的要求,逐步建成干支线在空间节点和能力衔接上彼此协调的运输系统。

当前还应加快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基层道路网的建设,加强城镇密集区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调整交通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强中长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综合研究。

记者:目前广大农村和牧区的运输系统还相当落后,您认为有大量的“通达”和“通畅”工程要做。

陆大道:是的。目前,全国有不少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每遇雨雪天,道路泥泞不堪。就是已经通达的农村和牧区居民点,也存在道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缺少必要的桥梁涵洞和防护工程。我国的公路建设,需要将大量的投入逐步转移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和牧区,全面完成“通达”和“通畅”工程。

记者:今后加强中长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综合研究,有哪些值得重视的课题?

陆大道:目前我国所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包括规模、技术、保障能力、空间网络通达程度与服务范围等与1997年以前的状态相比均已大大改观。这就需要认真考虑全国和地区性的规划工程,加强城镇密集区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同时,加强对中长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综合研究,主要课题包括:如何逐步使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进程中我国需要规划建设怎样的交通体系,包括区域性交通运输体系?我国在新的发展时期客货运量增长和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等。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