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漫笔
促进速录业的整体提升
金 晶
“全国首届速录师信息处理大赛”日前在江西南昌开幕,本次大赛聚集了16个省份的211名速录选手。图为看打项目速录比赛现场。 本报记者 金晶摄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选手们开始全神贯注地进行速录。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轻盈“舞动”,奏出一阵阵抑扬顿挫的“文字音符”……这是笔者3月31日在“全国首届速录师信息处理大赛”上见到的场景。

近年来,速录业迅速崛起并不断拓展其服务领域,如现场会议记录、网络文字直播、媒体采访速记等。由于速录具有入行门槛低、报酬较高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身到这个行业之中。

在比赛现场笔者发现,选手排名的主要标准是其速录速度,九大项目评定几乎全部与选手录入文字的速度直接相关。而比赛之外,人们在评价一个选手的水平或是相互交流教学、练习心得时,话题也离不开每分钟录入的文字量。那么,这是不是表示在速录这个“用手指追赶声音”的领域,速度即是从业者全部的核心竞争力?先讲一个记者在比赛间隙听来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名叫刘凤鸣的速录师接手一场会议的速录工作。不料那场会议发言涉及许多国学著作中的名言名句。台上嘉宾引经据典,台下的同事手心出汗——有些古文连听都没有听过,又如何能准确记录下来呢?而刘凤鸣却气定神闲,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每一位发言者的讲话。当他把会议记录交主办方审阅之后,对方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由此可见,快速发展的市场不但要求速录人员现场听打的速度快,而且还需要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懂得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或专业术语,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一点在速录行业未来发展拓展空间最大的会展市场,尤其是一些专业性会议或国际性会议方面尤其明显。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下国内速录人才市场不但整体供小于求,而且真正能胜任复杂性工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依然难觅。

可喜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业务技能和丰富知识背景的高端速录人才正逐步成为一些业内人士的共识并开始付诸实践。一些速录公司和培训机构已经开始“把脉”市场需求,主动开发业务,如通过尝试将外语和速录结合,培养可以在国际会议上一边听着外语,一边用速录机同步敲打出中文的速录师;一些高中专院校也将速录和秘书专业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速录秘书”。

让速录业脱离仅仅是“速”和“录”的低附加值劳动,不仅能为速录人员开辟更加广阔、高端的就业渠道,也将促进速录行业的整体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