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灌变滴灌 节水又增收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南石窑村村民郭建国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本报记者 夏先清摄

采样时间:

2011年3月上旬 采样地点: 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南石窑村、安吴镇安吴村、桥底镇桥底村

节水滴灌保增收

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南石窑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过。3月上旬,记者赶到南石窑村时,批发商正在把一箱箱装好的西红柿装上卡车。村主任朱时杰介绍说,“现在装的普罗旺斯西红柿,批发价为每公斤4.8元,仅昨天一天村民郭建国就卖了4000多元,这种西红柿的品质好、产量高,销量不错。”

说起过去抽水浇菜,郭建国体会最深:“过去用水泵拖着长长的水带一点点地守着浇,用水量大,一季菜至少要五六百立方米水,相对湿度也大,地里到处都是稀泥。”

自从井灌改造之后,水泵换成变频式的,还装上了IC卡水表,谁家都能插卡浇地,使用多少水花多少钱,表里有字,心里有数。

一季西红柿总共需浇11到12次水,像郭建国面积为1.3亩的一个蔬菜大棚,“浇一次用不到20立方米水,全年250立方米水就足够了。”郭建国说,自从采用IC卡计量,村民花钱买水,都知道省着用了。

在云阳镇南石窑村,像郭建国这样的大棚全村已发展到了23个。“蔬菜大棚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朱时杰很是感慨。

不仅仅在蔬菜大棚,把已有的水资源中的每一滴水的作用放到最大,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灌溉率。

村民王永家住兴农镇符庄村。他告诉记者,他家的3亩多小麦已经顺利浇完了第二次水。

王永一边搭话一边埋头在麦地里挖出一条沟道,准备铺设滴灌管道。正在一旁指导的村民陈向荣在政府的资助下打出了一口机井。“每小时出水量可达40多立方米。有了这口机井,村里的地基本上都能浇上了。”陈向荣说,“滴灌比过去大水漫灌要省水得多!”

掀开一段塑料薄膜,记者看到埋在地里长长的水管在不断往地里渗水。“根据地的远近,每亩地的水费从40元到80元不等,符庄村小麦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我们发现又抗旱又节水的办法就是使用滴灌设施。”现在,陈向荣已经成功动员40多户村民安装管道灌溉。

陈向荣告诉记者,管道灌溉已经铺好了300多米,可以供20到30户村民灌溉。他指着剩下的水管说,“这些口径100毫米的水管市面上的价格每米在10元左右,每米政府补贴6.5元,自己只用出3元多。”

改造沟渠防渗漏

既从用水环节“做文章”,更抓输送过程中的渠道硬化防渗漏。政府的投入,让村民们看到了井灌、渠系改造等一系列举措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记者驱车来到安吴镇安吴村时,村民黄战民刚刚浇完地。黄战民揽着锄头正靠在路边的树下休息,脚上穿的一双雨鞋上还在往下淌泥水。他指着面前的一大片麦田说,“这是我承包的10亩麦地,不远处还有自己的6亩麦地。这已经是第二次浇地了,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接过水,赶巧在天黑之前浇完。”黄战民略显轻松。

从泾惠渠的上游云阳镇吕家村到下游安吴镇安吴村,渠水共流经了13公里。渠长赵选民说,“过去还是土渠的时候,水从上游流下来至少要花十七八个小时,经常误了春灌。”“自前年改造之后水从上游流到最末端只需七八个小时了。”站在田埂上,赵选民笑呵呵地对村民们说。

在改造渠系的同时,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泾惠渠管理局还制定出一整套农水调度计划,按不同批次、时间段、流量对全灌区农田进行有序灌溉。

受益的不只是安吴村。在桥底镇桥底村,从红旗提灌站引来的水已经送到了田间地头。

村民淡小峰是这里的管水员,由他负责把水引到各家各户。村民们自发形成了浇地队。“你帮我我帮你轮着浇,群众浇地的积极性高得很,已经连续战斗两天两夜了。”淡小峰说,“以前这些斗渠还是土渠的时候,渠道里的水淹不过脚面,浇一亩地甚至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自改造之后,省水、省时、省力,现在浇一亩地不到半个小时!”

村民王复荣家承包3.5亩麦地。他说,眼前这块一亩多的麦地浇透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100立方米的水就足够了。“现在一亩地的水费就四五十元钱。而在这之前,由于渗漏得多,浇一亩地少说也得要七八十块钱。”王复荣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还依稀看得见人影。在桥底村,村民吴照打着手电筒走进麦地,接着村民黄战民继续浇地……

近年来,陕西省泾阳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新打机井200多眼,更新改造小型抽水站4座,衬砌渠道200多公里,发展滴灌等节水灌溉面积6万多亩,进一步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能力和防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开展冬春水利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涵闸、泵站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灌溉设施维护,修复水毁、灾损工程,确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措施不断优化,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怎样用好农田水利设施?既要保证有水资源可用,同时也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是各地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新跨越必须要经历的。把已有的水资源中的每一滴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灌溉率。到2020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6亿亩。从今年开始,中央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50亿元左右,集中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金融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投入,5年内力争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7亿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