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论是设施总量和规模,还是运输能力及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5种交通运输方式基本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业已进入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规划指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这是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决定的。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期待等都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以满足“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需要。
同时,交通运输依靠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运营管理系统3部分联动来发挥作用,永久性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难以改变,特别是线型、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解决此类问题只有适度超前才是最经济的。从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交通发展,规划先行,交通规划是为满足未来需求而制定的,而交通需求预测技术是交通规划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为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而设计的。对于当前的需求而言,可能会存在部分能力盈余的问题,这是正常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眼光,不能短视。
从交通运输适应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程度来看,现有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总量不足。因此,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
为此,在公路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特大城市圈、大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运方面,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煤油矿集装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以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我国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与货船适应度达到1.1∶1。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荆江河段治理工程、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扩能工程等重点项目,到201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达1.3万公里。民航方面,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到2015年,民用机场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人口。铁路方面,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7万公里的区际大能力通道布局成网。
“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指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城市交通领域,我国将加快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平均覆盖率60%,建成城市公交专用道10000公里,民航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0%以上。
同时,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此,我国将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当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是制约运输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只有把快速发展的各种单一的运输形式综合起来,优势才能互补,才能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因此,一是要统筹规划衔接,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三是要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四是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组合效率。重点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100个,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完善集疏运基础设施。
同时,深化现代物流发展。积极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发展内陆无水港,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优化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江海直达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加快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此外,还要深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抓好以电子政务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引领的出行服务系统、以传感和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监管、应急保障系统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交通运输科技贡献率达到55%,公众出行信息覆盖率达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