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农村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民送来“致富水”
本报记者 乔金亮 李 力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江庄镇农村水利抗旱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受旱地区农民架设浇水管道。 缪宜江摄

四川省平江县双城村的农民很高兴,因为他们通过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后,建成了蔬菜大棚410个,2万头以上的仔猪扩繁场1个,发展土鸡、生猪养殖大户13个,预计年平均人均增收600元。农民们说:小农水建设为我们送来了“致富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突出强调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实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最薄弱的环节是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目标,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

大幅度增加投入 破解农村水利困境

今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会进一步增加,要建立以财政资金作为主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社会投入的机制。

水利投入不足制约着我国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已严重滞后,突出表现为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水利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水利部表示,今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会进一步增加,要建立以财政资金作为主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社会投入的机制。着力做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牧区水利、坡耕地综合整治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发展的民生水利问题。

除了中央投入外,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充分发挥社会的投资积极性。2010年被列为全国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试点省后,四川省2010年各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4.77亿元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其中通过“一事一议”支持村内水利建设项目的财政奖补资金为3.126亿元。

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县级财政、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格局开始显现。2010年,江苏全省共投入18.24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2005年的27倍,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76亿元,占21%;省级财政投入6.74亿元,占37%,市县两级财政投入7.17亿元,占39%;群众自筹和其他资金共占3.0%。“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灌区节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其中,投资59亿元解决了农村91.1%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资37亿元兴建小型农田水利,使全省81%的耕地实现有效灌溉,64%的耕地实现旱涝保收,总面积达到4533万亩。

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基金,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农业开发银行自2007年开办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以来,到2010年8月末已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2793亿元,支持项目涉及农村道路、小农水等领域。

随着大规模的资金开始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中,各地的排灌泵站、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塘坝、高效节水工程、小型涵闸等农田水利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完好率稳步提高,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缓解水资源短缺

发展节水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走进京郊密云现代农业展示基地,看到园区到处都有节水技术应用的成果:以滴灌、膜面集雨高效利用为代表的工程节水技术,以水肥耦合、有机培肥保墒等为代表的农艺节水技术随处可见。据了解,仅膜面集雨高效利用一项技术,该基地每年可以储存700到800立方米水,可以为基地内约100亩露天蔬菜提供水源。基地通过综合节水技术应用,年亩可节水96立方米,亩增产179公斤。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不高。我国正常年份农业缺水量达300亿立方米。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9,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根据专家测算,如果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每年就可节水300亿立方米,相当于正常年份的农业缺水量。

发展节水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关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水利部门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为重点,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水平。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强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配套。抓好节水灌溉措施,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技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实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的目标。

各地水利部门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节水灌溉结合起来,突出建设重点,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提高农田水利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18亿立方米,人均389立方米,亩均103立方米,属资源型缺水区。而农业用水又是该市的用水大户,占用水量的70%以上。为实现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该市编制完成了《节水灌溉规划(2010-2015)》,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将现有有效灌溉面积381万亩全部发展为节水灌溉面积,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年节水3.6亿立方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作为全国开展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先行先试的省份之一,山东明确提出,2011年将严把267亿立方米的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继续大力推行节水技术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该省无棣县水利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推广管道灌溉,利用软管直接把水送到田间或作物根系,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截止到2010年底,山东全省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31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6%。在农田灌溉总面积、农业总产量和总产值稳定增加的情况下,山东连续6年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水利部专门就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进行部署。今年将确保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

亿万农民期盼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通过5到10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我国将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如期实现。亿万农民期盼着,到2020年,我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大规模建成,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基本解决,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兴建小型农田水利 备受广大农户欢迎

小型农田水利发挥的集雨保灌功能,不仅确保了粮食增产,也带动了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水利基础设施支撑。

平江县双城村小农水建设的成效只是全国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2009年,水利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建设规划完备的县域,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五小水利”工程具有工期短、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等优势,是群众要求迫切、效益显著的民生工程,对改善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保证基本灌溉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长岭社区,大小不等的小蓄水池星罗棋布,每个池子都还有多半池水。长岭社区工作人员林先红说,“我们社区共有500多个这样的蓄水池,是政府给补贴,村民自己建的,有了这些蓄水池,500多亩茶田年前都浇上了越冬水,过段时间这些茶田都浇上返青水也没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小水池建设比较受农户欢迎,一口30立方米的水池,可以解决一家农户半年用水问题,特别是面对特大干旱时,在解决农户饮水困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山东省惠民县就属于全国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0年5月,惠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09年度项目全部建成,实现年均节水355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40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281元。“去年8月,我们县内连降暴雨。由于通畅便利的排水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庄稼受水灾影响不大,小农水帮我们实现了粮食丰收。”惠民县李庄镇郭家村村民说。

结合国家支持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四川省加大了小农水改革步伐。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建成各类小农水工程62.8万处,实现有效灌溉面积83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0%。

据多点调查显示,在去年西南大旱中,有小微型雨水蓄积工程的村庄,由于蓄水池、山坪塘和末级渠系发挥的“小雨能蓄、大旱能灌、洪涝能排”功能,比无保障的山区丘陵村庄少减产25%以上。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