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邹俊煜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切实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首先表现在能引导产业高端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都占据价值链高端,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且综合效益好。将这些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淘汰产业层次低、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增强二三产业的实力,同时带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研发、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现代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可以调整要素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自主创新是关键。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业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有助于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手段,引导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为企业资源互换、技术合作、委托研发、成果出让创造条件,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推进节能环保,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提出了较高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大幅度改善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现状,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到集约型的良性轨道上。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煤炭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切实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支持传统产业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产业基础之上,一方面它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提高,目前我们在传统产业方面有厚实的基础,可以借助信息化促进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把产业的内涵外延做深、做透,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逐步确立产业高端上的国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提高,它还包括以我为主探索当前世界尚未成型的新兴产业。各地应依据自身实力,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各地科技、产业基础,积极争做世界新兴产业的推动者。

二是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源、环境作保障,在城市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各地应优先选择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逐渐带动新兴产业的全面推进。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

三是坚持产业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要加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瞄准相关领域前沿水平。可以考虑以各地高新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引入跨国公司的研发总部,同时争取与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基地紧密合作,建立技术和生产能力交换的互惠平台。要在加大本土研发投入的同时,引导领先企业以国际技术合作、国际技术联盟、并购国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大海外研发投入,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研发服务业,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要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

四是坚持人才培养引进与人才使用相结合。一要整合人才资源。要建立各类人才资源储备库和交流中心,制定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和联合培训的政策措施及项目。二要创新人才培养。要引导高校增强相关专业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与交流的政策,鼓励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到企业去。三要用政策激励人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挖掘、培养、使用和支持力度。四要加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推动科技人才和智力成果向产业一线聚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