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纵横链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农家乐更添川西好风景
本报记者 喻 剑 钟华林
图为游客正在成都市郊区一处农家乐游览。 喻 剑 向 华摄影报道

“客房装修了,车位增加了,腊肉熏好了,香肠灌好了……”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桃源村村民曾中明开办的“农家乐”,村民们都在为成都国际桃花节做准备。“我们正在精心准备,等着迎接八方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曾中明喜上眉梢。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3月,龙泉山桃花盛放,风景美不胜收。品牌节庆——成都国际桃花节的举办,极大地拉动了当地旅游消费。去年3月,曾中明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最多时一天接待近400人,营业额2万多元。据统计,每年3月成都国际桃花节举办期间,桃源村农家乐的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近九成。

马路两旁的数十家农家乐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周末来村里度假的成都游客。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已经成为成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都作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特色旅游古镇6个,旅游特色村22个,星级乡村酒店11家。2010年,成都市旅游局继续在全市开展乡村酒店星级评定工作。

按照成都业内人士的划分,成都的农家乐,发展至今已历经三代。

(一)

成都农家乐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郫县、温江等地利用自身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将各自庭院的盆景、苗圃、根雕、字画等展示给城里人观赏,城里人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到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川西田园风光,采摘新鲜蔬菜,临走时还可以购买新鲜的农产品。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随着游人的增多,“农家乐”初具雏形。此为第一代农家乐。

第一代农家乐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简单的农事体验为主,其特点是原生态、粗放性。

(二)

成都平原春季芳菲遍野。21世纪初,各区县多以花为媒,以节庆为载体,发展出各具特色、客源稳定的农家乐。此为第二代农家乐。第二代农家乐以乡村文化品牌化展现为主,其特点是标准化、规模化、符号化。成都市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出“五朵金花”——各具特色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农民依托“五朵金花”构建的经营、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的种植农作物收入为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等多渠道增收,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龙泉驿区的成都国际桃花节,已经从最初的区域性盛会,发展到如今的国际性品牌节庆。

近5年来,成都国际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以上,龙泉驿区已培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0余家。

(三)

作为“农家乐”发源地的郫县农科村日前提出,要在农家乐经营发展中注入民俗文化元素,建设以田园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三代农家乐。在盆栽艺术体验坊中,听音乐看盆景;首开乡村夜游项目,在朦胧的夜色中听蛙声……强调体验和参与,重点打造私家精制豆瓣坊、建设“十坊八店,七观九住”,挖掘景点背后的文化资源,继续引领全国农家乐发展。

“民俗文化只是农科村让体验进村的一种尝试,以此为契机,农科村将借鉴西湖龙井草堂的发展模式,在农家乐发展上进行创新,打造出第三代农家乐。”郫县宣传部董锐同志介绍说。农科村打造的第三代农家乐,其特点是小型化、精致化、个性化,目标客户可细分,并量身定制服务。

农家乐在成都的发展,目前以第二代为主。随着发展的深入,农家乐将提供更多样的产品,这将极大地丰富乡村旅游市场。成都市民乡村旅游需求潜力巨大,农家乐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