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进一步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
本报记者 齐彦洵
山西省和顺县松烟古镇以传统文艺表演吸引游客,农户办起“农家乐”走上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2011年3月3日,站在自己“农家乐”饭店的二楼上,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农民刘广生与大儿子刘华国高兴地谋划着旅游旺季到来后的生意。 本报记者 齐彦洵摄

编者按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很大,既符合政策倡导,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迎来升级规范发展的美好明天,值得大家关注。

每到节假日乃至周末,北京、上海、成都、郑州……来自不同城市的众多居民纷纷携家带口自驾车朝着一个共同目的地——“农家乐”奔去。

“农家乐”发展到底有多快?记者从3月1日召开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获悉,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同时,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专家指出,“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休闲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看点一:

“农家乐”品牌怎样培育

看点提示:位于京冀交界的十渡镇充分利用景区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思路,加强规划,打造品牌,合理开发,挖掘内涵,让“农家乐”的经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当地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岩溶峰林峡谷密布的十渡风景区,享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之美誉。3月3日,记者驱车近百公里前往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探寻其“农家乐”的升级发展之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景区资源,十渡镇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路上,“休闲观光、采摘住宿”等字样的广告招牌频频从记者的眼前闪过,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建筑坐落于进山公路的两边。

十渡镇“农家乐”发展成今天这样,是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的结果。

被乡亲称为“民俗旅游业第一人”的九渡村农民刘广生对此颇有发言权。从蹲在路边卖大碗茶,到现在开木楼饭店,60岁出头的刘广生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十渡镇“农家乐”的发展轨迹。

正对着十渡景区的两层木楼,古朴自然,格外显眼。在木楼院子里摆弄木匠活儿的农民刘广生是木楼的主人。“1978年,我年轻那会儿,看游客多起来,就找来木头、苇席,在拒马河边搭起了棚子,卖起了大碗茶……”刘广生指着河边向记者讲述起昔日的岁月,“1982年,我花了850元买下了路边的七间大车店。先后经过5次翻建,大车店变成今天的600多平方米的木质阁楼式建筑。”

走进刘广生的木楼客房,记者看到,房间里干净简洁,摆放着沙发电视,卫生间有抽水马桶,墙上挂着空调。只有那张不标准的加宽床,标示着与城市宾馆的差异。“农家乐的餐饮、住宿都是有等级标准的,卫生质量可不比城里饭店低。”刘广生说。

靠开发旅游富起来的十渡农民,开始思考如何维护“农家乐”的品牌了。据了解,十渡镇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

准,逐步达到乡村户的统一标准。即:统一住宿价格、统一饮食价格、统一一次性用品购置、统一床单被褥的清洗、统一标牌、统一宣传,达到六统一。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十渡镇的“农家乐”从2003年之后被精心地进行规划和梳理。2003年十渡镇编制了风景区总体规划,2007年编制了十渡山水休闲走廊规划。

十渡镇坚持不懈地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十渡镇的‘农家乐’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简陋、无序逐步到规范、繁荣的过程。”十渡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新对记者介绍说:“如今十渡是山上退牧种草栽果,山下养鱼垂钓餐饮,田中精种观光采摘,户中民俗住宿旅游。”

据董立新介绍,目前十渡镇共有民俗旅游专业村15个,其中市级民俗村6个,市级乡村旅游接待户总数达到了315户,有2380家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占全镇总农户的六成以上。2010年,该镇接待游客3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749万元,同比增长15.3%,农民收入的80%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旅游收入。

看点二:

“农家乐”升级发展之路在哪里

看点提示:“开发一个洞,富了一个村”,“开发一处景、富了一个镇”的现象,昭示“农家乐”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各地围绕高、特、优、新、奇,打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延伸“农家乐”价值内涵,让“农家乐”走上了升级发展之路。

“由零星开发的村寨‘农家乐’到成片的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区,‘农家乐’已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域共同聚焦的兴奋点,下一步的关键就是从产业化的角度研究‘农家乐’的升级发展问题。”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王振惠对记者说。

拓展“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一个是“向外使劲”,让城里人走到乡下去。2009年9月,山西省向省内各城市居民免费发放5万套“农旅卡”,引导城市居民下乡旅游。另一个是“向内用功”。让“农家乐”上档次、上水平,把城里人吸引过来。2010年河南省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支持128个村和1万户“农家乐”发展旅游,共计为农村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围绕高、特、优、新、奇,打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共识。江西婺源和广西罗平的油菜花节,北京大兴的西瓜节,浙江余姚的杨梅节和张家界的荷花节,内蒙古、新疆等地的草原度假和贵州的村寨游,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辽宁庄河的歇马山庄等一大批乡村特色游品牌,已创出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几年,靠旅游餐饮攒点钱的十渡农民想着新鲜点子搞旅游开发,延伸“农家乐”的价值。景区内有500亩水面,西河村的农民钻研养鱼技术,如今成了养鱼专业村;西石门出产葡萄,就建起葡萄长廊,北石门柿子长得好,就搞起甜柿子采摘,还把山上观景、园内采摘、参与劳作、学习农艺知识融合起来。“农家乐”在不断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农家乐”的价值在延伸。

当前要重点在大中城市周边、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等五类地区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负责人如是表示。

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农家乐”,许多旅游资源富足地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贵州省的传统优势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转型升级,呈现出勃勃生机。以乌当“泉城五韵”、开阳十里画廊、西江千户苗寨等为代表的贵州乡村游规模空前。2011年,贵州省还将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带动性强、就业面大、有市场前景的乡村旅游点。

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精品工程,是农家乐升级发展的关键,一些地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给“农家乐”找准了新的定位。2011年2月22日,福建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等五个部门联合签署《携手发展乡村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今后,福建将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水乡渔村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施“一县一特色、一点一精品”工程,并逐步在福建

全省形成六大特色乡村旅游带。

大力推动“农家乐”发展升级的时机已经成熟。来自农业部的消息,“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休闲农业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一是示范基地创建工程,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二是乡土文化挖掘工程,加强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三是从业人员培训工程,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畴。四是知名品牌创建工程,继续在全国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五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形成集全国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的现代信息支撑体系。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切实加大休闲农业生产基地等基础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

看点三:

如何推进“农家乐”规范发展

看点提示:让几十万家从农家小院干起来的“农家乐”规范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为规范“农家乐”发展,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法律、法规,从软硬件着手,加大管理和培训力度,努力使“农家乐”走上规范之路。

“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硬件设施高低不一,饮食卫生安全乃至人身安全问题也时有出现,能否规范是‘农家乐’平稳发展的关键。”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强调说。

灰瓦、白墙、木制门窗,一幢幢古朴典雅的小楼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庭院里,绿草如茵,花香扑鼻;院墙一角,山泉在竹筒中静静地流淌……这是浙江省安吉县“农家乐”的一幅典型画面。2007年,商务部以安吉“农家乐”的经营服务标准作为范本向全国进行推介。

2008年起,安吉开始着手以“美丽乡村”为目标进行建设,“农家乐”步入快速规范的发展时期,致力于打造民俗和时尚、自然与休闲相交融的旅游精品。涌现出了书画村、生态屋、山民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为推动“农家乐”精品化发展,安吉创建了农家乐服务中心模式,实行接团、标准、价格、促销统一,建立了“农家乐”评星、培训、奖励、营销等机制。全县共有“农家乐”520户,1万多张床位,建立了15个乡镇农家乐服务中心和9个农家乐工作站,已培育出省级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63户。

让几十万家从农家小院干起来的“农家乐”规范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值得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推进“农家乐”规范经营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出。2007年7月1日,由中国饭店协会主持起草了《农家乐经营规范》,对旅游景点相关设施的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多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据记者了解,为规范“农家乐”发展,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规范,试图让“农家乐”走上它本该走的规范之路。

按不同标准把“农家乐”业态划分为不同特色,等于给“农家乐”的特色发展定了一个个标杆。北京市旅游局早在2009年11月就出台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的地方标准。据悉,在京城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战略规划中,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等八种乡村旅游产品将作为特色业态进行重点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京城乡村游的升级发展。

设立不同的硬件设施标准,等于给“农家乐”设置了一个个发展台阶。2008年12月,重庆市商委、市旅游局正式公布了《“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据悉,评定标准主要从经营场地、建筑结构、客房设施、卫生条件、环保达标等方面对重庆市2万余家“农家乐”进行评定,评定后的“农家乐”将按五个等级划分,并悬挂相应的星级标识。以5星级“农家乐”为例,评定标准要求:占地面积不得低于50亩,绿化面积不得低于70%,可提供住宿的房间不得少于55间,房间内必须配备冷暖空调或其他调温设备。此外,厨房还必须配备冷藏、冷冻和保鲜设备,且餐厅面积不得低于400平方米。

规范不规范,要看经营者怎么干,加强对经营人员的培训是规范“农家乐”的关键环节。几年来,北京市旅游学院老师被请到十渡的山沟里,为315户市级乡村旅游接待户举办了培训班。有500余人接受了“巧姑靓嫂”乡村旅游接待户健康保健培训班的培训。镇里还要对乡村旅游专业户进行全员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规范“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是十渡镇“农家乐”成功发展的法宝之一。“规范管理后我们的回头客多起来了,‘农家乐’发展势头这么好,我真想把木楼再往上加两层啊!”刘广生十分看好自己“农家乐”的前景。

“‘农家乐’经营者的专业服务素质有待提高,加大培训力度尤显紧迫。”韩明会长表示。今年该协会将联手地方政府,加大对“农家乐”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据悉,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计划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