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信息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芯片产业在自主创新中做大做强
本报记者 谭 辛 庄光平

十年前,2001年3月11日第一枚国产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由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研制成功。它的诞生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星光一号”的诞生,无疑是我国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功范例。

10年来,中星微承担的“星光中国芯工程”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取得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中星微在数字多媒体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上坚持不懈,先后取得8大核心技术,申请通过2000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众多的专利为中星微构建了庞大的知识产权体系,这些技术积累为企业持续、长久、不间断的产品创新提供了研发平台和知识基础。截至目前,中星微从未遭遇任何知识产权纠纷。

“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博士说,“自主创新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更让中星微得到了业界的尊重。”微软等世界级行业巨头陆续与中星微电子展开了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多媒体芯片技术的发展。在个人电脑图像输入、移动多媒体两大重点应用领域,中星微芯片的全球销量达数亿枚,被成功地应用于三星、索尼、惠普、戴尔、联想、苹果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在全球PC图像输入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半数等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化成果,不断地推动着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创造”迈进。

国家对发展芯片的积极态度和营造的良好投资环境,使在海外留学人员增强了回国创业的信心。邓中翰说:“当年我回国的时候,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有7个研究中心,因为这样的机制和体制,我们成立了中星微。因为在融资、人才、创业、研发等方面中星微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星光一号’率先进入国际市场。实施国家重大专项,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形成了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研发的机制体制。”

中星微在创立之初即借鉴硅谷机制,从期权、无形资产、溢价融资,到纳斯达克上市等一系列的措施,使中星微在市场上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新产品,把创新跟市场相结合。中星微具有独特的“10%海归人+60%研发人”模式,即10%公司员工毕业于世界名校,在国际顶级公司从事过研发工作,具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60%以上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有着坚实的学术背景和相应的技术能力。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的海外融资不仅打破了传统融资的瓶颈,也意味着海外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正在快速成长的、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公司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市场,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星微也走出了一条国家扶持与硅谷模式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新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