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本报记者 敖 蓉 吴佳佳 牛 瑾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转型升级破解“用工荒”

“这几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紧张的现象。严格地说当前遭遇的并非全面的‘用工荒’,只是周期性的结构性用工紧张。”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说,造成用工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引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民工劳动力结构变化等。

“破解东部地区企业用工荒的根本途径,应从企业自身入手,加快转型升级,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提升,以此提升劳动报酬。”李立新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说:“我认为要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商业模式转型是主题。”

葛俊杰委员表示,作为一家全国性的食品企业,光明集团会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乳制品、酒业以及其他休闲食品上加大品牌培育和产品开发,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降低运行中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劳动收入,并力争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李立新委员建议,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满足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如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增强员工归属感,努力给予农民工平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宁波市的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企业发展也多依靠外来务工人员,但宁波市的企业却极少出现用工紧张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郑杰民说:“这得益于我们长期开展创建和谐企业的活动,有效促进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员工、社会和谐发展。”

2008年,宁波市在全国首创“五位一体”和谐企业创建模式,至2010年,全市已有4.6万多家企业加入和谐企业的创建,其中2800多家被命名为和谐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目前,创建工作正在从企业向园区、行业延伸,从规模企业向中小企业拓展。

郑杰民代表说,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2010年9月,宁波鑫洋电器公司开始试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尽管企业每月多发20多万元加班费,工资成本上升了20%,但员工流失率则不到1%,摆脱了“用工荒”的困扰。宁波市已出台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三年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已建工会的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劳动者工资合理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