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挑战、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对记者说。

李健代表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快速成长的企业,这些都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完全可能在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在高起点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李健代表建议:第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回报的产业,也是高投入的产业,就我国的国情国力而言,首先应重点培育发展那些符合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第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从一开始就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构建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就相当于是在沙滩上建起的大厦。第三,加强宏观调控,防止一哄而起。现在很多地方都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为了防止一哄而起,要注意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做好规划和引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