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发展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 王宪魁
本报记者 倪伟龄整理

◎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 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 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黑龙江省制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重要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成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建成国家对俄合作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建成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时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将明显提高。

抓住机遇实现“两个翻番”

国家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黑龙江省打造国家级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国家可靠的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强力支撑;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黑龙江省能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发挥人才、科技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国家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布局,将有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国家已批复《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启动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为黑龙江省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加快林区经济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紧紧抓住这些宝贵的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努力。

五项举措促进转型发展

黑龙江省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的竞争力。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黑龙江省把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产业基础、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从源头上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化工产业、矿产产业、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向下游产业和下游产品延伸,加快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做优做活存量;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增量。

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加快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广泛深入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化、农机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2011年,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000万亩以上。实施绿色食品精品战略,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4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950万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为农民搭建产品销售平台,搞好产销对接服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旅游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加大12个重点旅游名镇建设力度,支持30个省级和150个市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商贸流通业要重点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和打造20个国家级大型批发市场,30个省级大型批发市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信息服务业要加快物联网建设,推进哈尔滨国际数据城等一批大项目落地。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今年要组建10个行业研究院和15个技术创新平台,实施3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优选50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

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壮大和引进出口加工企业,加快发展进口资源深加工业,建设进口能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同时,要大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与央企合作,扩大省际间经济合作。

(本报记者 倪伟龄整理)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