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青岛市市长夏耕——
以“五个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本报记者 刘 成整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山东省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通过“五个升级”实现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青岛市2010年已成为全国第九个工业产值过万亿元的城市。青岛工业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源于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目前,青岛已形成了“7+5”产业格局,7大产业有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5个新兴产业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青岛市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船舶海洋工程产业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要在升级上做好文章,落实好“五个升级”:

坚持产业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做强做大重点产业。通过引进一个核心项目,吸引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集聚发展家电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等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等五个新兴产业。

坚持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升级路径,打造标志性行业和标志性产品。全面提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集中打造家电电子、轨道交通等10个标志性行业。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升级路径,两化融合成为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园区,重点产业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

坚持产业链企业分工合作的升级路径,实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大企业战略,培育一批领军型大企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中小企业配套互动、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产业布局优化的升级路径,推动工业集聚集约发展。在全市形成研发服务在市区、工业重心在市郊、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 刘 成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