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省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 刘伟平

甘肃省是黄河和长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十一五”期间,我们大规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张掖和敦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重大进展,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等重大生态项目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建设任务442.5万亩,退牧还草4385万亩,新增营造林面积12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9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8.05%,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省的奋斗目标,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战略定位,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

抓住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机遇,按照把甘肃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积极构建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为重点的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北山荒漠自然保护区建设。

推进项目建设,有效治理

环境污染

着力解决黄河流域及渭河和泾河等支流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兰州和金昌等城市大气污染等重点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强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药、化肥、农膜等的污染和规模化养殖场污染。

全面实施总体规划,发展

循环经济

加快循环经济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建设,推进资源型工矿城市转型。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展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扶持和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回收和加工利用水平。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

节水型社会

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核心,加快高效和节约用水基础设施建设。以火电、石化、有色、钢铁、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抓好城市节水和中水回用工作,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权制度,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引导发展节水产业和节水型生活方式。推广张掖和敦煌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建设河西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资源保护,科学合理

开发利用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保护性开发利用沙地、荒山、荒滩、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加大国土资源勘探投入,加快陇东和玉门油气资源勘查步伐,积极开拓新的能源和原材料接续基地。完善矿业权交易制度和重要资源储备制度,促进资源向省内优势企业集中和规模开发。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科学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总之,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拓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省,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李琛奇整理)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