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机场布局 推动西部腾飞
全国政协委员、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喜奎
本报记者 陈 力 张 毅整理

2009年8月1日,当青海玉树机场提前半年竣工时,谁也想不到这样一座西部支线机场能够在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地震救援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玉树机场架起了一条宝贵的空中生命救援通道。作为西北地区机场建设运营企业的管理者,展望“十二五”,我内心十分激动,同时也有很多思考。

从数量上看,我国机场布局基本合理,总量初具规模,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机场布局“东密西疏”。西北地区每10万平方公里的机场数仅为1.03个,低于全国每10万平方公里1.82个机场的平均水平。从结构上看,枢纽机场定位低、规模小,制约了西部对外开放和缩小东西部差距。建议结合“十二五”规划,适当增加在西部地区的机场布点数量。从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高度出发,将西安机场的定位由区域性枢纽机场提升为国家级航空枢纽,逐步打造为我国重要的门户机场。考虑西部地区的实际,率先在西部布局通用航空网络,增加通用机场布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航空市场需求增长旺盛。2004年和2006年,西部机场集团分别联合重组宁夏、青海机场公司;2007年和2008年,分别接管天水、中卫机场,形成横跨四省区的发展格局,创造了机场发展新模式。2002年至2009年,管辖机场由1个增加到12个,成员企业达到30家;旅客吞吐量由440万人次增长到近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由6.5万吨增长到15.2万吨,成为跨区域、多元化发展的大型机场集团。

机场具有鲜明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完善西部机场布局和结构,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陈 力 张 毅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