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粮食“七连增”的背后
齐 慧

“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总产量也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也让人精神振奋。

2010年可以说是个大灾之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洪涝、干旱、台风、泥石流灾害交替袭来。极端灾害性天气也突发多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稳定粮食生产面临的考验异常严峻。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10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实现“七连增”。

黄鸿翔委员认为,粮食“七连增”,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指标,而是我们长久以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七连增”来源于中央对农业坚持不懈的关注重视。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下发7个以加强“三农”为宗旨的“一号文件”,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决心。“十一五”期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出台之密集、针对性之强、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取消农业税、建立种植补贴制度、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出台重点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一项项政策暖了农民的心,农业生产爆发出惊人的活力。

“七连增”来源于农业科技源源不断的投入和推广。“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逐步加快,推广力度也不断加大。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机械用于粮食生产,良种良法不断推广,使粮食品质和产量不断得到提升。科技成为创造“七连增”奇迹的重要“推进器”。

阔步前行又一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信心。尽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粮食继续稳产增产的困难加大,但我们惊喜地看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国家将下大力气解决水利这个农业发展的命脉问题。随着政策措施进一步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农”工作将会展现新的喜人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