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央企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图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修建的二滩水电站。 国 投供图

编者按 “十二五”时期,央企将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迈进。面对这一目标,央企有何新打算?央企应该成为怎样的一流企业?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中央企业,请他们回顾“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展望“十二五”的新图景。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创建国际一流投资控股公司

“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资产总额从940亿元增长到近2400亿元,经营收入从192亿元增长到653亿元,实现利润从37亿元增长到65亿元;控股参股银行、证券、信托、担保、保险、期货、基金管理等金融机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业务,管理金融资产约650亿元;国有资产经营方面,五年累计接受划转中央企业5家,完成两家中央企业的托管工作;五年完成494个项目的退出,回收资金97亿元。

在区域战略方面,公司在新疆加快推进伊宁煤电基地、尼勒克煤化工基地等基地建设。在山西,基本形成了晋南、晋中、晋北三个煤炭能源基地。在河南,积极参与煤炭资源整合。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国投石门澳临港产业园、湄洲湾煤炭上水码头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在环渤海和泛北部湾,国投北疆电厂循环经济等项目的规模效益正在形成。

在协同战略方面,公司着力推进业务协同,初步形成了煤电港运的协同,金融业务的协同,实业和金融的协同,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协同。

在节能环保战略方面,公司大力投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清洁能源达到561万千瓦,占控股装机容量的31%。

在“走出去”战略方面,公司形成了以国投贸易公司为平台的国际贸易业务,以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为平台的国际合作业务,以及海外直接投资业务,进出口贸易额约15亿美元。

“十二五”期间,国投公司将努力实现创建国际一流投资控股公司的战略目标。重点是细化“走出去”战略,研究制定人才强企战略,着手准备集团“三五”规划的编制。

“走出去”战略将以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周边国家为重点区域,以基础性、稀缺性矿产资源和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投资方向。

公司将加紧推进集团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人才工程实施。

还将发挥投资控股公司的独特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寻找适合集团投资发展的细分产业,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有所作为。

按照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雅砻江流域水电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平台的作用。预计到2012年,公司的资产将达到3000亿元,利润100亿元,海外业务比重大幅度提升。 文/晓 雨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做强做优做大

华能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华能集团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初步建立以电力为核心,煤炭、交通、金融、科技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力争领先进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具体说来,一是着力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优化电源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大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装机比重;加强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装机比重;优化调整区域布局,紧跟国家能源资源发展重心转移步伐,加快西部、巩固东部、稳定中部、提升东北,加快形成区域布局新优势。

二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战略统领、效益为先,产业发展要服从经济效益、服从发展战略、服从资本预算,项目开发要坚持“多点、优选、精建、严管”,实现有效、有度、有序发展。

三是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型企业。

四是着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开发与收购并重方针;扩大能源技术、产品和工程服务出口;积极培育国际化经营主体,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提高境外发电装机和煤炭产能比例。

五是着力推进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突出主业,保持装机规模优势,巩固并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公司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

2011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企业改革和“走出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努力推进公司做强做优做大,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文/海 月

中国南车集团

让“中国智造”成为闪亮名片

在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的有力带动下,中国南车集团2010年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主研制的CRH380A型动车组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公司营业收入也成功跻身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前三。

2010年,中国南车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年获得授权专利650项。中国南车自主创新的标志性产品CRH380A于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创下了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出口印度孟买的地铁列车填补了我国A型地铁列车高端产品出口的空白。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车制造”成为“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

在市场开拓方面,中国南车全年中标成都、苏州、广州、武汉、郑州、上海、宁波等城市地铁车辆项目,合同总数量超过1400辆。海外市场累计签约额10亿美元,分别获得印度新德里地铁车辆,马来西亚城际轨道车辆,越南、伊朗、澳大利亚、沙特内燃机车,澳大利亚货车等出口合同。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中国南车确认将与GE在美国建立合资公司来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发展。合资公司的产品范围不仅包括高速电动车组,还包括中速电动车组、地铁、轻轨车辆及内燃动车组。

中国南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南车将进一步推进重点科研项目,以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创新做足文章。重点抓好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批量生产,确保运营安全;加快时速500公里试验动车组的研制,不断挑战科技高峰;大力推进CRH6城际动车组的研制生产工作;加快时速200公里机客车和自主知识产权地铁车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继续推进大功率机车再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快系列化产品平台研发,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水平。到“十二五”末中国南车规划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有望进入世界500强。 文/李 敏 徐厚广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日前提出,2011年要力保民船产业稳步发展,实现非船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全年实现经济总量超过18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承接合同超过1800亿元,利润超过90亿元,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0年,中船重工继续保持军品、民船、非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25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7%。与“十五”末相比,集团公司经济总量增长230%,营业收入增长180%,增加值增长190%,利润增长450%,造船产量增长190%,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指标。

据介绍,中船重工去年民船经营生产取得新成效,船舶接单和完工量同比均大幅增长。全年新承接船舶订单吨位同比增长292%。船舶完工同比增长65%,国内最大吨位的32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交船,粤海铁路列车渡轮实现当年接单、当年交船;38.8万吨超大型矿砂船、6600箱集装箱船、9.3万吨散货船、深水工作母船等一批首制船开工建造。

非船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非船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6%,占集团公司经济总量的40%。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板块全面发展。其中,风电产业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同时,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大连、葫芦岛、山海关、青岛四大造船基地以及大连、青岛两大海工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大船重工重型装备制造园、渤船重工核电装备产业园、武船重工特种船舶及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重庆海装内蒙古基地等一批产业化基地全面开工建设。

中船重工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四番,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内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2011年,要继续积极承接船舶订单,力保民船产业稳步发展。适应国际造船新规范标准的要求,优化主流船型,巩固扩大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强化造船生产策划和组织管理,创新工艺工法,进一步缩短造船周期,强化成本控制,提升竞争力。同时,扩大修船总量,推进船舶配套发展。

在发展非船产业方面,中船重工提出,要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发展的原则,抓紧细化完善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非船板块规划,研究制定促进非船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措施;充分发挥研发和制造能力优势,加快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科技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杨国民

新兴际华集团

在结构调整中塑造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新兴际华集团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走出一条转型升级道路。集团主动调整管控模式,推行专业化管理,由集团公司总部直接管理五六十家企业,变为实行四大业务板块专业化管理,实行集团内部三级法人架构。

冶金板块形成了以黑色金属为核心、从资源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铸管综合技术实力、生产规模国际领先,钢格板生产规模达到中国第一。轻工板块形成了以职业装、职业鞋靴、纺织印染、胶布鞋、装具物流等为主业的发展模式,企业区域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日益显现。装备制造板块基本形成了“四大业务、八大工业园”的发展格局。置业板块初步形成了再生资源利用、铜产品开发、商贸物流经营与开发三大产业。

如今新兴铸管生产规模和球墨铸管综合技术水平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已经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达到150万吨,在全球市场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与此同时,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逐步优化调整。当年接收的30多户亏损企业,全部实现了扭亏为盈,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排名不断上升。业绩考核从2005年的D级,上升为2009年的A级,并获得了2007-2009年度任期考核“效益进步特别奖”和“节能减排特别奖”。

“十二五”时期,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强调,在冶金、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四大主要产业领域开展业务;四大主要产业位居产业链的中高端或掌控价值链关键环节;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技术水平位于国内或全球行业前列;现有产品逐步向中高端或高附加值方向转变;从资源、物流、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视角进行区域布局;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集团公司。文/刘顺利 刘其先

央企应该成为怎样的“一流”企业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如何理解这个“一流”?

在许多人看来,规模大,产值多,就是“一流”。规模大小固然是衡量企业好坏的重要指标,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一流企业也通常具有较大规模。然而从长远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注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当一个大企业失去了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自己的能力,规模反而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碍。

因此,央企应该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培育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发展质量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央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众多优秀的企业同台竞技,在深入挖掘国内市场的过程中把握好方向,赢得新发展。

具体说来,一流企业应该具备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应该成为一流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十二五”时期,央企应该把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降到最低,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应当尽早得到改观,并逐步缩小研发投入、研发能力和水平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一流企业应该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较高的资源配置水平。当前,一些企业管理链条过长,集团管控能力弱,缺乏对重要子企业和境外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企业不应盲目铺摊子,而应突出主业,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或巩固盈利基础,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流企业应该有一流人才。人才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央企应该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大幅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流企业应该具有一流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一定会致力于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应该大力实施和谐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治理、融合、绩效、沟通机制,努力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