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两年以来,负责医改的各个部门和各地区,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使群众个人负担得到减轻。新农合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儿童先心病、白血病保障水平。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例则从2001年的60%降到了2009年的38.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基层群众就医负担开始减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药价平均下降30%左右。一些地方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抓手,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
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20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政府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2010年全国平均达到了17.5元,2011年将提高到25元。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根本上缓解大医院的“看病难看病贵”。从2010年2月启动以来,各试点城市目前已全部建立健全了领导和工作机制;陆续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一批配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推进作用直接的便民惠民措施;对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实现2020年医改总目标承上启下的时期。我们紧紧围绕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十二五”期末,争取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争取达到300元以上。这将大大降低看病就医的自付金额。
公立医院改革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点。今年要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部门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力争尽快探索出一条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今年主要有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调整公立医院布局,推进公立中医(含民族医药)医院改革发展。二是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在2011年底前基本建成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医院。三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四是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如普遍开展预约门诊服务等。六是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