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经济数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募基金业要加快人才培养

自1998年第一只规范运作的基金成立以来,公募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范运作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逐步发展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私募基金等在资产管理领域不断地拓展业务,并且有些机构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公募基金的发展速度,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不再是惟一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机构。

近几年来,困扰公募基金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便是人才的不断流失。而且,随着私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券商和银行等机构的快速发展,其对于资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公募基金公司“熟手”大量流失的情况也越发常见。

与此同时,未来基金细分方向带来的产品线扩张,如指数型基金和专户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将给基金公司带来新的人才挑战。

况且,随着监管层对新基金公司的开闸,行业内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数据显示,2010年公募基金经理合计变动220次,数量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多。可以说,目前基金业人才供给已称得上捉襟见肘,恐怕很难跟上新基金公司的快速扩张步伐。

实际上,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业内人士,对于基金业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颇为关注。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挽留老基金经理,以及加快新型人才的培养速度日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对此,基金公司从内部培养、加紧投资与研究业务的紧密度、实行团队作战等方面加强应对。

据了解,在保持内部人才稳定、实现“内生性”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一些公募基金公司更注重阶梯化的人才培养,比如将公司内部的研究员逐渐培养成基金经理,再如目前一批年轻的“80后”基金经理也正在密集上位。

此外,除了在激励制度和内部晋升制度上留住内部人才外,公募基金从整体策略上趋向于内部培养并逐步扩大。

在具体应对策略方面,他们开始尝试以投研一体的模式来应对人才流失。在留住人才的具体应对措施上,除了加速提高投研人才利用率外,部分公司还将人才按投资风格分组,进行团队作战,以应对“明星”基金经理流失带来的挑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