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迪公司原杨林尾店店长黄俊红——
围绕农民需求卖和买
文/本报记者 谢 慧整理

2003年,我在富迪公司的一次公开招聘会上被录取,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实习,被安排到了富迪杨复超市负责开店工作。这家店距离城区50公里左右,面积105平方米,员工仅4个人,这是一家典型的村级店。

初来乍到,我在村里走了几圈,了解到所有的来往人员都是当地农民,而这里只有一条不宽的公路,村民只能到当地的夫妻店去买日用品。面对当时杨复店的市场情况,我不太理解公司为什么要到这么偏远又没有多大市场空间的乡村来开店,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装修、上货,只用了几天时间,超市很快就开业了。

周边的村民说,在村里开超市,对村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开业当天,全村的人都来了,我知道他们都是带着好奇和期望而来,但是要想得到他们长久的信任和支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于是我和员工在非当班时间走访了村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后就对商品品种和价格的配置进行摸索调整,做到让最小的面积发挥最大的作用。除了村民们最需要的日常用品、烹饪调料外,还增加了农村少见的护肤品、小百货、家居用品等,还有当地买不到的水果、低温冷冻水饺、汤圆和一些常规的药品等。

增加商品种类是第一步,如何吸引村民来富迪就是关键了。我们开始寻求多元化途径,让村民了解富迪,我们发挥“一网多用”的作用,相继引进移动、电信、联通的缴费柜台,同时为村民提供自行车免费打气等服务,让村民“赶着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店里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了。然而,仅仅让村民“赶着来”还不够,还要让大伙儿“留得住”。

要“留得住”顾客,最重要的是赢得他们的信任。多年经营乡村店铺后,我发现,村民们文化生活贫乏,于是建议公司开展“送文化送科技下乡”的巡回活动。很快公司成立专班,组织了由员工组建的文艺演出队和巡回电影放映队,在杨复店和其他门店的店门前巡回为村民们放电影、搭台唱戏、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在节目当中,我们融入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并通过电影和文艺节目传达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所做的服务,很快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信任。

村民们每天从农田收工回来后,都会三五成群地端着饭碗到店门口“聚餐”,聊些家长里短的话语,有时提些好的想法和建议,也正是因为他们一些不经意的话一次次给我经营中的灵感。有一次,一个农民朋友在闲聊时说:“富迪开了以后,现在买东西是方便多了,可就是我们田里种的东西太难卖了,今年我们家种的瓜果产量都很高,但这些东西不能保存,过不了两天就烂了,运出去卖连车费都赚不回来。”我试着向公司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没想到公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门店前开设了大量收购农产品的信息窗口,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事实证明公司的决策是对的,农产品有强大的冷链系统支撑,可以有效延续和增加农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仅帮助解决了农民的农产品卖难问题,也为超市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更为公司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新的经营之路!

门店开业半年后,杨复店的销售额对比开业期间上升了50%,全村人几乎有大小需求的都会到超市来,有买得到的就买,买不到的就建议我们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这时,我开始真正体会到经营乡村超市的真实意义。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