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在这里,珍珠早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诸暨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产业集群,同时也是中国淡水珍珠养殖、加工和销售的最大基地。
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诸暨“珍珠”产业受到冲击,曾一度跌落谷底。面对危机,诸暨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果断出击,强势引导,调节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诸暨市委书记王继岗充满自信地说,诸暨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淡水珍珠珠宝产加销研中心,努力把诸暨建成“世界珍珠珠宝交易中心”,发展珍珠文化创意“美丽经济”。
规范市场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近十年来,浙江诸暨珍珠原珠供应量划出了一道从急剧增加到理性回归的曲线。2001年,当地大量农民涉足珍珠养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正值淡水珍珠产量的历史高峰期。2008年,仅诸暨市山下湖镇,珍珠年产量就达2000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诸暨当地原珠收购价格最低时跌到平均养殖成本的60%左右,不少珍珠养殖户选择了“抛盘”。2009年珍珠供应量削减至1300吨左右,2010年更是只有800吨。据不完全调查,目前诸暨在全国各地的珍珠养殖面积已较高峰期减少50%左右,在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省份,珍珠养殖户开始全线收缩。
对于养殖面积的收缩,诸暨市委、市政府则有另一种理解,认为这既是对诸暨珍珠产业的一个打击,更是一个理性回归的契机,是为珍珠产业白热化的低端竞争注入的一剂清醒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事实上,在养殖面积减少的前提下,一个悄然的变化出现在了诸暨的珍珠产业上。2010年1至9月,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出口额为1.9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多,该地珍珠产业的各项数据均已恢复、回超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由仅为原来养殖面积一半的产量所带来的。
据有关人士分析,是销售结构和渠道的调整带来了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不少企业以前主要销往香港,而现在直接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另外,出口的产品,也从原来的中间产品为主向终端产品过渡。”
国际金融危机是诸暨市政府因势利导呼吁珍珠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契机。
到2010年11月底,大部分企业通过整合提升已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恢复生产和经营。同时,诸暨市委、市政府对进入市场的珍珠粉从其原料的采购到上架的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并专门出台了促进珍珠粉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意见,实行珍珠粉经营企业索证索票和亮照亮证制度,建立进销货台账记录。
上市公司山下湖集团下属的英格莱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灿淼表示:“经过这轮风波和政府的管制后,目前进入市场的珍珠粉产品只有药字号、健字号两类。”而通过这两大类认证的企业,投资起码在2000万元以上,市场门槛的提高,让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的小作坊失去了生存空间。政府的有效介入,不仅规范了市场,也使得市场信心迅速恢复。
技术创新
寻找藏在珍珠深处的价值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淡水珍珠在珠宝圈内的地位有所提升。来自中国珠宝协会的统计表明,中国珠宝市场每年的消费额约在2000亿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南洋珠和海水珠开始跌价,而淡水珍珠则利用这一契机抢占市场。
相比海水珠,物美价廉的淡水珠的优势凸现出来。一批参加过香港国际珠宝展的山下湖企业说:“形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一些外商下单都很干脆。”
面对回升向好的产业前景,是一颗颗卖“珍珠”,还是一串串卖“珠链”?诸暨市委、市政府决定进行系统性的布局,将珍珠作为诸暨“6+2”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产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和大多数初级产品一样,珍珠本身价值并不大,但是附加了内涵,售价便能比原珠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何为珍珠产品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突破口。
1月6日,投资4000万元的浙江省诸暨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诸暨正式启动。据悉,该平台将提供珍珠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的推广、质量检测、珠宝首饰的设计、共性技术的研发、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以及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培训6大服务。
这个由山下湖镇政府、珍珠企业和浙江大学联合建立的珍珠行业科创平台,一经启动,就被当地珍珠业者称为“公共厨房”,为诸暨乃至浙江珍珠企业提供国内最齐全的检测项目和分门别类的系统化技术创新服务。
浙江长生鸟珍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华君认为,这一平台的推出,有利于浙江的珍珠企业充分利用整合后的科技创新条件、技术、人才优势,进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有利于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全面提高现有产品的技术档次和水平,也为产业链的延伸、新产品的开发创造条件,从而提升诸暨珍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珍珠产业迈向终端市场的步伐越来越成熟,仅仅卖“珍珠”已经不再是珍珠企业主的追求。除了科技含量,珍珠企业更注重创意和品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诸暨把文化创意更加坚定地渗透到每件首饰、每件服饰、每个展览、每次节会之中,开拓珍珠产业转型升级的“蓝海”。
“因为融合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元素,使珍珠饰品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更能让消费者产生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思。”诸暨市阮仕集团一位负责人谈起珍珠饰品的创意设计时,感慨良多,正是文化创意让人们看到了藏在珍珠深处的价值。
此外,通过资源整合,对产业进行新维度的开发,也是诸暨市委、市政府介入产业的有效之举。2009年,借着华东国际珠宝城成功成为4A级旅游景区的契机,市委、市政府努力促成珍珠产业和旅游业联姻。通过将当地的西施故里等景点进行串联,将珠宝城纳入旅游线路,并与“长三角”6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山下湖小镇上已涌入游客40多万名,珍珠淘宝游、自驾车游等活动,不仅带来了珍珠销售量的上升,也打响了区域整体品牌。
统筹兼顾
打造珍珠区域整体品牌
更大的计划尚在酝酿之中。诸暨市市长钱三雄认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正在散去,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大势正在酝酿。经过阵痛后,诸暨珍珠产业不仅回归到了理性的跑道上,更孕育着全新的发展契机。
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管委会,正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管委会由诸暨市副市长何鸿成任主任,以协调该市下属的山下湖、阮市、江藻三镇的珍珠产业发展。
浙江诸暨要在产业层面上,真正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珍珠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在市场层面,要以华东国际珠宝城为核心,建设成为“世界珍珠珠宝交易中心”;在企业层面上,要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打响珍珠区域整体品牌。
尽管履新不久,何鸿成的案头已经放着一份厚厚的《招商计划书》。据他透露,诸暨目前正在与世博局的有关方面对接,引进与珠宝相关的全球各国的文化馆,如拥有玉石的国家文化馆、出产钻石的国家文化馆、以南洋珠见长的国家文化馆。通过引进各国文化馆,诸暨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珠宝产业的产业面,同时将进行更大的规划,如形成玉石一条街,吸引国外的中小珠宝企业进驻山下湖,从而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全球化气质的国际珠宝小城。
除现有的珍珠外,诸暨将引进钻石、宝石、玉石、K金等珠宝产业中的其他门类。目前,香港一家珠宝商已与诸暨初步达成意向,将把其K金加工厂转移到诸暨。“这不仅将提升我们的加工能力,同时随这个项目进驻的还有各类首饰设计人才,这对珍珠产业的全面提升将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何鸿成说。
除了千方百计“引进来”,也大力鼓励“走出去”。诸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在国外设立分公司、争创国际品牌,并通过财政奖励等办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的嫁接,使得珍珠产业焕发新生,因此这些政策在企业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阮仕珍珠”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尖沙咀设立分公司,“除了吸引订单,还想借助香港的区位优势吸引最好的设计人才。”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已与多位国际大牌设计师签约,确保每月都有十几款最新设计供挑选。
一个更为普惠的消息是,目前,诸暨市正着手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珍珠检测中心。中心建成后,结合之前制定的珍珠行业标准,将结束长期以来所谓“珠宝无价”的格局。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标准和检测中心的启动,将解决长期困扰珍珠产业的一大难题——融资难。
“我们至少有15亿元投到了水里。”山下湖镇党委书记陈迪锋表示,这些水面下的资产无法进行银行抵押,这导致了珍珠养殖户的融资难。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珍珠产业没有一套标准化的量化数据。
随着检测中心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将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而这也将极大地加速诸暨珍珠产业向一个真正的现代产业集群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