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新风扑面来
本报记者 吴佳佳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春节期间,记者参加“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赴浙江省绍兴、嘉兴、宁波等地采访,从1月30日到2月9日,深入到厂矿、企业、社区和农村,与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电力职工、超市售货员交流,与社区志愿者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沟通,通过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断感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给基层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浙江远东化纤集团公司PTA二车间主任俞贤毅,今年已是第四年留在公司过年。他告诉记者,这两年,他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每年为员工加薪两次,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心情也舒畅。公司不仅尽力给大家增加福利、改善生活,公司领导还会陪留守的员工一起吃年夜饭,下车间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员工。在外地过年,大家并不感到孤单。

浙江宁波贝仕迪电器有限公司是余姚市家电企业。得益于余姚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举措,近年来,企业订单多、效益好。公司董事长秦一涛告诉记者,企业不是担心没活干,而是担心干不完。但是为了让员工能过好年,企业在春节期间停产到2月14日,并且在元宵节期间还为职工搞活动。

为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绍兴市创建了基层文化活动中心191个。截至目前,市区13个镇(街道)均已建有镇(街道)一级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绍兴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金晓红告诉记者,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全市共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在市区的镇(街道)、村(社区)扶持建成了130个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使居民在交流切磋中增进感情,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往年一到春节,农村里家家户户往城里赶,现在城里人纷纷选择下乡过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新年现制年货、现采现炒农家菜……在许多人看来,这样过年年味更浓、更热闹。

往年一到春节,家家户户自己备菜,上街没有地方吃饭,现在很多饭店都在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年夜饭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潮流。不少人觉得饭店比家里做得好,更方便。

短短的几天时间,却有太多细节让我深受感动,有太多故事值得我细细回味。应该感谢“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基层生活的新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