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保险视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地投保,异地理赔,中国人保财险率先创新——
小额保险保障农民工平安走四方
本报记者 谢 慧
2010年,重庆市綦江区农民工投保超过5.3万人次,推动小额保险成为当地的“民心工程”。 (人保财险供图)

背景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已近2.3亿人,他们的生产安全保障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人保财险早在2009年3月,就正式与国际劳工组织签署了小额保险创新项目资助协议,计划在2009年至2012年间,利用国际劳工组织对“农民工小额保险”产品创新项目提供的资金援助及自主开发的相关技术进行创新,探索中国模式的农民工保障。

2009年,中国人保财险正式启动了农民工小额人身保险创新项目。两年来,人保财险积极拓展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将试点机构从2009年的5家分公司扩展为重庆、广东、四川、浙江、湖北等7个地区的30个试点市、县,辐射中、西、南部的广大地区,覆盖国内最主要的农民工输出地及输入地,并不断向新疆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进。

截至2010年底,获得保障的农民工已经超过百万人次,2010年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337.4万元,而2009年仅为256.8万元。

说起两年来的“农民工小额保险”实践,人保财险方面给出的秘诀是:以政府支持为基础,产品创新为先导,IT技术创新为支持,再加上渠道创新,最终为农民工擎起一把“本地投保,异地理赔,保障随身”的保护伞。

人保财险尝试将政府支持与商业保险运作有机结合,推动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这对国内外小额保险的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优势

因地制宜 探索产品新模式

小额保险是人保财险在国内率先推出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定制产品,将传统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都没有完全覆盖到的农民工群体作为保障对象,为农村劳动力的平稳有序转移提供保险服务支持,与传统商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共同构筑新的社会风险抵御体系。

两年来,在关注农村外出务工人群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人保财险发挥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地结合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要求和风险保障诉求,创新式地推出了十几款保障方案,填补了国内农民工保险的空白,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

2009年4月,人保财险推出了农民工小额保险项目专属系列产品条款,包括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住院医疗、意外住院津贴等保险条款。2010年年底,人保财险进一步启动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小额保险需求市场调查,了解农民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保险需求,对产品满意度进行深入调查和专业评估,为农民工后续保险产品创新、业务流程改进、消费者满意度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支持。当年,人保财险就率先在国内推出为农民工专门定制的“务工宝”意外伤害保险产品。

“因地制宜的产品创新是小额保险推广的有力保证。只有立足中国国情,才能有效满足各地差异化的需求,实现在规范管理基础上的市场快速反应。”人保财险有关人士表示。比如在重庆市綦江区,人保财险就针对当地情况,提供了最高保险金额能达到5万元/份的保险产品,一人可购买5份,较好满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保险需求。

关注需求

形成合力 有效提升覆盖率

针对农民工项目的特殊性,人保财险设立了专管项目管理机制,以项目为依托进行资源配置,并实现费用专项管理和项目单独核算,保证项目运行的效率和专业性。

他们用精算工具建立了3年期预算计划和5年期财务分析模型,科学估算农民工小额保险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运用量化的阶段性成果考核目标,建立起项目运行的整体监控指标体系,单独考核、严格管理,以推动农民工小额保险项目的稳步发展。

由于小额保险处于起步阶段,业务发展相对较慢,加上普遍存在的农村居民可承受保费水平较低,保险意识不足等问题,要真正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政府部门的支持成为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人保财险用足政府的能量,他们发挥政府部门对农村居民的引导性和示范作用,以提升保险教育的普及度和接受度,比如通过政府对保险费的补贴来提高农村居民对保费的承受水平,从而有效扩大小额保险的覆盖面等。

在重庆市綦江区,已形成“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保险运作”的成熟模式。即由人保财险公司负责宣传、培训、教育等具体保险服务,政府出资对保费进行部分补贴。投保人数迅速增长,2010年重庆市綦江区农民工投保超过5.3万人次,推动小额保险成为当地的“民心工程”。

在湖北,人保财险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支公司推动当地政府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全资办理农民工小额保险,当地政府、农业、社保、财政等职能部门、基层街镇共同组成了农民工保险工作专班。他们还建立农民工保险信息数据库,进村入户,送保上门,2010年投保人数超过了35万人。

在四川,从2008年起,人保财险罗江县支公司配合当地政府在“5·12”地震重灾区建设“保险县”,以政府半资补贴的方式支持发展农民工小额保险,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用适度的财政支持转移较大的风险。2010年保费收入累计95.7万元,投保农民工3万余人。

据统计,在人保财险的积极争取下,2010年政府全资及部分补贴的保险业务已经占到人保财险农民工小额保险项目保费收入的40.2%。

案例分析

“异地理赔”

享受优质的保险服务

家住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农胜村的村民邓长纲,常年在外打工。2010年6月,他在人保财险南川支公司投了一份务工人员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共计投保3份,累计保险金额为意外伤害保险金额36000元、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额9000元,合计保险金额45000元,共收取保险费150元。

“去年8月份去贵州省道真县打工,骑摩托车从务工地回南川,在南川三泉镇杨柳嘴路段,坡陡加上路滑,转弯踩刹车时被重重摔倒。”回忆起这段经历,邓长纲至今仍心有余悸。

“当时不知道怎么办,就用手边的电话马上拨打了95518给人保财险公司报案。”当天的情景,邓长纲至今仍历历在目。接到电话后,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立刻赶到了现场,了解邓长纲的伤情,是否需要急救服务,或者需要其他帮助。

在南川区中医院治疗期间,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医院看望被保险人,并向邓长纲详细介绍用药的注意事项,保险索赔所需资料,报销比例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邓长纲出院了。人保财险立即派工作人员协助其向公司申请索赔。对人保财险的快速高效服务,邓长纲说,“农民工小额保险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大伙儿买得放心,也用得省心啊。”

创新服务

双管齐下 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与城市保险市场不同,一方面,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保险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相对较少,保险销售能够渗透的地域有限;另一方面,农民工呈季节性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农村地区原有的销售渠道很难覆盖,因此,要实现小额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和建设高效和低成本的渠道是关键。

为此,人保财险从2009年开始积极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劳务输出组织、农村营销服务部等多种类型的销售渠道,多管齐下开展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进行渠道对比分析和优化选择。目前已经形成政府部门、卫生社保组织和公司直销3大渠道“三分天下”的格局。2010年,这3大渠道的保费收入占公司农民工小额保险整体业务规模的66.9%,确保了农民工小额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人保财险依托当地社保所和公司农村营销服务部,向农民工发放《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在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纯商业模式下,将客户教育作为重头戏,当地民众的保险意识明显提高,保费收入也快速上升。

此外,借助国际劳工组织的合作平台,人保财险还积极学习和引入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学习工具,针对农民工小额保险业务的难点,创新设计“渠道记分牌”工具,对小额保险销售渠道的销售能力及效率、盈利能力、稳定性和发展性等进行科学评估,保证小额保险业务渠道的科学分析和选择,形成工作成果记录、信息反馈、渠道选择等一体化的渠道管理流程,拓展了以公司品牌、消费者教育、保险服务为内涵的新型销售渠道。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最大顾虑是在异乡出险后不好理赔,针对这一难题,人保财险搭建了“异地理赔”IT技术平台。通过新型异地理赔系统的开发上线和内部管理流程升级,在IT技术支持下,通过省内自赔—省内通赔—省间通赔3个阶段,使农民工能够“本地投保,异地理赔,保障随身”,解决了现有社保体系无法灵活变更的问题。

2011年,随着农民工小额保险项目在全国铺开,人保财险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通赔,参保农民工只需拨打“95518”就可以在务工地索赔和领取赔款。这意味着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城乡范围内,惠及近2.3亿农民工群体的小额保险将会成为全世界惠及人群最多、涉及区域最广的小额保险项目之一。

应该看到的是,虽然农民工小额保险启动以来,人保财险已经在业务模式、产品研发、渠道建设以及提升客户价值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目前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消费者的保险教育问题。在我国,由于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居民保险意识普遍缺乏,必须通过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基础知识普及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这也是制约小额保险发展的主要瓶颈。

此外随着小额保险在全国的推广,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差别较大,政府支持政策及保险环境会有较大差别,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也各不相同,缺乏一致性和持续性。因此,小额保险的长期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