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许昌银行:
在“三农”服务领域精耕细作
本报记者 刘志奇

短短两年多时间,河南省许昌市天和现代农业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已发展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和国家节水灌溉重点示范项目,该生产基地负责人徐建敏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天和蔬菜生产基地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许昌银行的信贷支持。”

2008年10月,徐建敏与外商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一期3300亩蔬菜生产基地正式开工,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徐建敏经营的物流和餐饮业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资金一下子紧张起来,蔬菜基地的建设眼看就要搁置。2009年初,许昌银行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认为天和蔬菜生产基地属于农业种植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农”行业和出口行业,当即决定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成功为其发放助农贷款400万元。现在,天和蔬菜生产基地已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之一。

天和蔬菜生产基地是许昌银行在当地众多“三农”贷款客户中的一家,许昌银行董事长高志民这样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许昌银行在认真研究、吃透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不遗余力地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的支持力度,在服务‘三农’的同时,许昌银行自身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许昌银行于2006年底挂牌成立,是河南省首家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设立的城市商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许昌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92.2亿元,比成立之初的50亿元翻了将近一番;信贷资产52.6亿元,其中“三农”行业贷款余额近15亿元。

在部分银行眼里,“三农”信贷业务一直是块“鸡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需要金融支持,但同时,“三农”贷款又存在较大的风险,以农业企业为例,由于起步时间短、生产周期季节性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成本相对较高,在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与现代企业还有一定差距,银行出于经营风险的考虑,往往“惜贷”,而零散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更是难以控制。“不过我们认为,只要信贷产品营销对路、风险管理得当,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三农’信贷业务完全可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高志民告诉记者。

据介绍,许昌银行的主要做法一方面是创新“三农”贷款营销方式,支持有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户创业,开发出“壮大龙头、带动龙身、摆动龙尾”的贷款营销组合。以天和蔬菜生产基地这一客户为例,许昌银行通过信贷支持积极引导当地农户参与该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于参与标准化规模经营的农户,全部纳入绿色通道,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近3000万元,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贷款风险也大为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创新服务理念,提供“超值服务”,同时实行严格的内控制度。针对“三农”贷款,许昌银行除了要求信贷员提供全方位金融跟踪服务,还专门聘请专家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开展种植、养殖、市场等专业讲座,提供免费上门咨询、指导,帮助企业和农户提升技术、了解市场。

目前,许昌市200余家大中型企业、450余家初具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350余家“三农”企业及近10万户市民及农户同许昌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得益于其精细化经营策略,虽然三农领域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近三分之一,许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7%,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