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经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刘 畅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11.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556.8亿元。随着涉农贷款的稳步增长,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在众多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中,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他们在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保持农村经济生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2010年,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风险监管底线,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整体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他们通过开展产品创新,推出了符合农民需要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产品,涉农贷款余额显著增加,在全部涉农金融机构中占比不断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也增强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

广阔的农村市场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立足之本。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广大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仍需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断转变观念,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要大力发展特色农村金融业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特点和优势,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其次,要立足“三农”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创新服务能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完善信用评定制度,建立实时动态调整制度,打造富有特色的专业化支农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户信用评级和农户有效需求贷款全覆盖。还应当建立支农服务评价机制,强化考核评价落实,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高于上年。

再次,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完善资本约束下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调整传统的监管思路和方法,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纳入整体发展战略,着力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管控能力,切实增强监管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12月16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时,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将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公开上市,同时大力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其整体健康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见,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除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三农”金融服务的步伐外,还应当以上市融资为契机,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把城市吸引的资金更好地运用到“三农”、服务好“三农”,切实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投资者和客户创造丰厚的回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