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心声

感受普通人的幸福和期望

在经济日报“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普通群众成了主角,许多报道描绘了普通人心中的幸福和期望:低保户孙淑英解决了生活困难,开心过年;从棚户区搬新居的王彩华大娘两个出嫁闺女回娘家有地方住了;北川居民彭清华年后想成立个小装修公司大干一场;掌握农业技术的彭成民过年喜事多……这些普通百姓的故事真实生动,现场感强,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普通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笔者感叹,只有记者真正走下去,触摸到基层群众生活的脉搏,写出来的东西才会如此真实,具有感染力。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 邹平飞)

众人拾柴火焰高

“新春走基层”一篇篇来自基层一线的生动报道,让我们感受到现代化建设的火热激情,众人拾柴火焰高。《冰雪中坚守岗位的养路工》中那群养路工人,《边防哨所歌声嘹亮》中那群共和国最可爱的人,《坚守在海运一线》的海运船员们,《开山小岛夫妻哨》的王继才夫妇,《一切为了乘客》的钟郁玲,《卫生站里暖如春》的张艳艳,《江水北调建设忙》的水利建设工作者……他们在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仍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祖国的事业辛勤付出。这些报道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行。

(湖南省芷江县委 唐 伟 田 鸿)

民族团结暖如春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新疆发展新变化和百姓幸福生活,我们备感亲切。《从“地窝子”到“好房子”》报道新疆石河子的杨桂兰搬进援建的保障性住房的幸福生活,《购新车、买新房、搬新家》为我们描述了新疆塔城市二工镇头工村农村发展新画卷。廉租房建设、定居兴牧工程、设施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让新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有爱才有温暖。这温暖,来自于各地的援建项目,来自党和政府,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兄弟姐妹的血脉相连。

(新疆博州精河县广播电视台 王金山)

报道充满泥土的芬芳

广西百色的“希望小镇”,处处都透着希望的气息;《冰雪中坚守岗位的养路工》不惧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是经济日报“新春走基层”为我们提供的难忘场面。系列报道中,有便民服务、爱心传递,有生产发展、致富增收,有社区居民的和谐生活,还有牧民的好日子。基层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激动。经济日报记者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脚底板走出来的新闻,充满“泥土”的芬芳,见证了群众的新生活、新面貌,深切感受了群众的新希望、新期待。

(江西省石城县委 赖於艳 熊益康)

民生期待催人奋进

经济日报“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充分展现了基层群众的火热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保障性住房、新农合、农超对接、新农村建设……一项项惠民政策受到群众的衷心称赞。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相信广大记者不仅感受到了基层的新面貌、新变化,也从与群众的倾心交谈中了解到了他们的新希望、新期待。群众的期待催人奋进,希望记者们继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同群众打成一片,希望今后这样的报道多些再多些。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杨雪屏)

合作社助农增收作用大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希望小镇的新希望》一文,讲述了华润集团在广西百色市组织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故事:在专业合作社的牵头组织下,农户学会了种养、找到了市场,华润的超市也有了稳定的供货源。

这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大道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推动当前的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充分借鉴国外和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的经验,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在全国各地推广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

(安徽省巢湖日报社 许晓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