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每周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率市场化提升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
王信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刚刚召开的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今年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的评估,引导其增强风险定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率市场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然趋势。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可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利率市场化,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也反映了客户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价格的合理选择,从而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自1996年6月央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正稳步渐进式地推进。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随后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也逐步扩大。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同时,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等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资金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使价格更为市场化,许多企业,特别是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商业银行通过深入分析各种资金来源的价格,核算其内部成本,从而确定合理的存、贷款价格,不仅可以有效引导资金的流向,还大大提升了其盈利能力。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金融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当然,利率市场化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大力优化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盈利结构,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要真正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均衡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中间业务的比重,加快转变自身发展方式。

同时,商业银行还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对自身经营环境、管理水平、产品技术状况、竞争地位、财务现金流状况、担保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体系,不断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正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所说,这将引导银行业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低定价降低风险的外延粗放型经营模式,走向一条较低资本消耗、较高经营效益的发展新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