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品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宫殿庙市为什么这样火?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谢 瑶

“火宫殿,样样有,饭菜小吃热甜酒,油炸豆腐喷喷香,馓子麻花嘣嘣脆,姊妹团子数二姜,猪血蹄花味道美,各式小吃食不完,乐得食客笑呵呵。”这是一段在长沙流传百年的民谣,所吟唱的各色小吃,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这就是百年饮食老店——火宫殿。

2010年12月22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坡子街火宫殿,虽然不是就餐时间,但一楼大厅里已是人声鼎沸,10多台装满小吃的手推车在八仙桌间来回穿梭。凉的、热的、炸的等小吃花样太多,连常来的老顾客也说不上来自己究竟吃过了多少种小吃。正在现场的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后长笑眯眯地介绍说:“火宫殿最出名的就是小吃,诸如姜二爹的‘臭豆腐’、胡桂英的‘龙脂猪血’、姜氏姐妹的‘姊妹团子’等蜚声海内外。同时,火宫殿里的每款小吃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尤其是臭豆腐,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那种炸起来几里路都闻得到的味道,让人啧啧称奇,不仅长沙人爱吃,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外地人到长沙,如果不到火宫殿吃一顿饭,就不算真正到过长沙。如今,坡子街总店日均客流量已达5000人次,节假日更是平常的3到4倍,餐桌翻台率最高时可达每天数十次,火宫殿已成为湖南最火爆的酒楼,其火爆程度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火宫殿为什么这样火?带着这一疑问,记者穿行在大厅里簇拥的人群里寻找答案。“这个地方是湘菜风味小吃的起源地。”“我来自北京,就是想感受这里的那种传统文化氛围。”

火宫殿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最初是一家祭祀火神的庙宇,到晚清时才发展成为集祭祀、看戏、听书、品茶、小吃于一体的庙市。火宫殿庙市集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等于一身。周后长告诉记者,好酒也要会吆喝,于是火宫殿品牌在本土推广中更多地选择在活动营销上发力。2002年,火宫殿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建,总营业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建有火神庙、古戏台、火宫茶馆、美食街等设施,恢复了中断50余年的火宫殿庙会等活动,利用国庆节、春节等举办各种不同主题的庙会,把邵阳布袋子戏、隆回花瑶等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让火宫殿的“文化资本”日益丰厚。2008年6月,火宫殿“火神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