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部副部长 张桃林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连年增产,肉蛋奶保障充分,农民持续增收。这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人口增多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产品消费增加的趋势将长期存在,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的压力也将长期存在。在资源约束趋紧、灾害影响加大、种粮效益不高等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要在科技进步上找出路,通过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在农业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要更加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专家的试验产量变成广大农民的田间产量。

一、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最紧迫的任务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的在基层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和支撑。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县乡两级公益性推广机构中,82.5%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已列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农技人员工资保障有了明显改善。通过考试考核、人员分流和规范聘用,在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中,50%的农技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0%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结构和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改善。各地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规范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建设,目前有70%的机构建立了人员聘用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60%建立了推广责任制度,50%建立了人员培训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财政部、农业部在800个县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两年投入资金15.7亿元,为加快推进各地改革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将粮食主产区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纳入其中,《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划》也编制完成。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投入2亿元基本建设资金,在14个省份启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试点。与此同时,很多省份都安排了专门经费,改善了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力地调动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技推广与服务能力。近年来,广大农技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实现7年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尤其是面对2010年我国西南严重春旱、北方历史罕见持续低温、南方严重洪涝灾害等异常气候的严峻考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奔赴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查看灾情,制定技术方案,包县、包乡、包村、包户开展推广服务工作,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控,开展高产创建,做好咨询服务,为大灾之年再获丰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抗灾、科技增粮成为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亮点。

尽管各地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与广大农民的技术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和问题。

二、全面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当前,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农业生产主体和经营方式的新变化、新要求,变革推广服务方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满足产业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水平。

一要构建农技推广大体系。加快构建“一体多元”、“一性三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即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元机构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推广体系,体现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热爱“三农”、精干高效、专业扎实、群众信赖的农技人员队伍;明确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科技人员的农技服务职责,大力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有效形式,积极引导科研人员下乡进村开展科技服务;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强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引导涉农企业加强和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改革建设,集聚多方力量,形成农技推广的强大合力。

二要完善农技推广新机制。对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要抓紧建立农技人员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逐步推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行以包村联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为主要模式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落实相关责任;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单位、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直接挂钩。引导科研教学单位建立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做到“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加快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采用招投标、政府订购、委托服务等方式,探索农业公共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

三要建立农技推广硬保障。要针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不足、设施条件落后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争取各级政府的“硬性”投入,切实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能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推广人员能够进村入户开展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协调落实好农技人员的绩效工资,努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范围,对改革进展快、推广效果好的县(市)优先给予支持。要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教学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参与、支持和投入,推动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重点支持乡镇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保证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积极做好农技推广宣传工作,让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关注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关心和支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营造推动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创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