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是连绵不断的城市群,这里将是连绵不断的经济带。”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曾这样充满感情地向海外投资商推介沈阳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生活同城化,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等8个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走得近、关系密,只因他们有了共同的名字——沈阳经济区。
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城市靠在一起,“心律”也不一定整齐。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首先得去掉一些东西,比如行政区划界限所导致的属地意识。像沈阳、抚顺两地企业那样自主地注册、方便地互往,反而使沈抚连接带成为投资最活跃的地区。回过头来看,去掉一些东西,得到的反而要多得多。还有像通讯同城化、社保同城化、户籍同城化等等,可能有些局部利益损失,可换来的是百姓的方便、效率的提高。还有“金融一体化”和“环保一盘棋”这样的大命题,城市间金融渗透、环保协同,才会实现互惠共赢。综合配套改革考验的是城市的大局观,要求每一个城市都从沈阳经济区“一盘棋”的高度来看待利益得失。
如果没有矢志不渝的创新,即使企业集聚,也未必能出“智造”。沈阳经济区内基本都是工业化城市,“新型工业化”如何作为?人们清晰地看到沈阳经济区的“创新力度”: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智商”;通过集约科技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和56个主导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国际化企业。区域竞争的实质是产业集群与升级能力的竞争。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竞争力强的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吸纳能力决定产业集聚,而产业水平决定辐射、带动能力。沈阳经济区正在锻造居于新经济核心的产业竞争力。
短短的时间里,沈阳经济区已经带给人们惊喜。驱动城市化的车轮,沈阳经济区的城市版图正在重绘。像沈阳、铁岭、辽阳等市那样,毅然决定改变在老城区内辗转腾挪的境况,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开始,依托新城、新市镇建设城市,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城郊农民的生活质量。驱动新型工业化的车轮,沈阳经济区各市按照“突出新型工业化、突出城市功能定位、突出生态低碳环保理念、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的总体要求,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
可见,区域内各城市凝聚而和谐,形成合力,沈阳经济区将因此迸发更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