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产业景气看经济转型
——访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本报记者 林火灿

日前,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2010年四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发布。指数发布期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透过宏观经济状况看产业经济发展态势?如何从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看经济转型?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对有关行业的监测结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否吻合?

潘建成: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与各种挑战,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据初步测算,全年GDP比上年增长了10.3%,全年CPI同比上涨3.3%。这说明,我国在通胀率水平相对温和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快增长。

2010年初,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到了四季度,在节能减排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工业经济在10月份探底。不过,在11、12月份又开始回升。全年经济走势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还是比较强劲的。

我认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一是来自内需。4万亿元投资项目的陆续开工,极大地带动了市场需求。同时,消费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并出现了一些消费热点,其中全年汽车类消费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增长27.7%。二是外需市场的较快恢复为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支撑。2010年,我国出口比上年增长了31.3%。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是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在中观层面的一个缩影。该指数不仅反映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开始转型的过程。指数报告显示,2010年四季度装备制造业、家电、水泥等行业的景气度与2010年一季度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部分行业提升幅度比较明显。从总体上看,这些产业景气度提升的动力也主要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回升。

不同产业景气度发展态势的差异,说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措施起到了作用,有些行业受政策因素的正向影响大,而有些行业受政策因素的负向影响大。譬如,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生产中高端装备产品,政策性因素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景气度的大幅度提升。而钢铁、化工等行业因受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因素影响,景气度提升幅度相对小一些。

记者:从目前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将面临哪些困难?

潘建成: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可能要面临资金和成本方面的双重压力。首先,银行提高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部分受政策因素抑制的行业融资难度将更大。其次,国家对不同行业实行了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这可能使有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受到更大压力。再次,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带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这将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最后,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企业用工成本将增加。

记者:工业企业具备加快转型升级的基础吗?

潘建成:从全国工业生产形势来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这说明,尽管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压力较大,但2010年工业企业的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结果显示,目前行业企业的效益呈现了稳步上升的态势。其中,2010年四季度,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0%;亏损企业有6479家,亏损面为11.1%,亏损面为2000年以来的新低。家电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3%。乳制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8%;乳制品产业亏损企业有181个,亏损面为21.9%,连续三个季度收窄。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上涨86.1%。此外,钢铁、纺织、水泥等行业的利润总额也有所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效益回升都是在克服巨大困难的背景下完成的。比如,装备制造业面临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和人工成本明显上升的压力;乳制品行业面临着原料奶基地建设投入加大、人工成本上升、进口乳制品冲击等压力;水泥行业面临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等压力。这些行业企业仍然做到产品好卖、能赚到钱、用工增加、投资增长。这些成绩将使企业具备化解转型压力的能力。

记者:您认为,2011年我国工业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

潘建成:2010年,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了转型的步伐,这从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对各个行业景气度的双曲线监测中也能看出来。企业在诸多困难面前仍然能够实现效益的回升,其实也是转型的一部分。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格局没有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仍然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该把经济转型的着力点放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加强自主创新上。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切实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加大对高耗能和落后产业调整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要促进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存在加强自主创新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的协同配合,共同克服制约创新的诸多不利因素,从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等多方面为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