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保险视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

又到盘点一年业绩的时候了,从行业情况看,2010年保险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国保费收入近1.5万亿元,同比增长33%,保险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从保险机构看,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业绩稳定。以这样的发展形势进入“十二五”,保险行业无疑具有更大的发展能量。但要走好下一步,如何更有效地防范风险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各种信息表明,“十二五”时期保险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从外部环境看,经济社会发展将为保险业实现快速增长提供强大支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和分配格局的调整,将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为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从行业自身看,保险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国保险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整体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7%,我国为3.4%;人均保费世界平均为595美元,我国为121美元;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的比例还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3000至10000美元,是保险业的加速上升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消费需求开始升级,人们对养老保险、医疗卫生、汽车住宅、文化教育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将明显提高。这些消费领域都与保险业息息相关,需要保险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但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也是问题集中暴露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逐步显现,一些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风险防范不容忽视。比如一些风险因素在业务和资产规模扩大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很多新公司没有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周期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公司和高管人员对风险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的公司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应对制度和机制。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总量的持续增长和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开,保险资产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最近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出,当前全球保险业要重点防范长寿风险、利率风险和巨灾风险,这可能是造成系统性风险的三个宏观因素。现阶段,我国人均寿命逐年提高,影响利率长期趋势的因素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对这三种宏观风险绝不能掉以轻心。

保险持续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尽管近年来保险业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但在任何时候对防范风险都不能有丝毫放松。特别是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公司对资本的依赖性较强,补充资本金和改善偿付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防范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是风险防范的重点。特别需要认识到的是,目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行业防范风险的责任比以往更重,任务也更艰巨。

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中起着关键作用。保险公司只有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把稳健安全作为经营的首要原则,进一步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随时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才可能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