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家评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保证资金投入和科技新成果应用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 冯 平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2010年水利部与财政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将在三年内继续对5400座小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规划总投资为244.04亿元。这些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共涉及除北京、天津、上海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总投资为244.04亿元,东部地区投资额度为17.73亿元,中部地区投资额度为110.39亿元,西部地区投资额度为115.9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投资165.03亿元,地方投资79.01亿元。由于投入有限,很多水库仍因资金匮乏而无法得到必要的维护。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修缮后的工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老化,在水库未得到正常维修的情况下,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以致新的险库又不断出现。所以说水库大坝安全是一个发展动态的问题,除险加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坚持这项工作十分必要。

我国受洪水威胁的城镇及人口众多,很多病险水库位于城镇上游,且距离城镇较近,相对高差较大,俗称城镇头上的一“盆”水,一旦失事,对下游城镇安全威胁极大。有关水库溃坝的危害,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

现有的大部分水库工程管理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小型水库,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较普遍,许多水库工程配套的防汛道路、通讯和照明设施、工程和水文观测、预警预报系统等极不完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有些水库的观测设备经多年使用已老化落后,不能对大坝的水位、沉降等进行正常监测;有些水库根本没有观测设备,无法对大坝进行安全维护和监测,水库的病险状况不能及时掌握和处理,最终形成重大隐患。因此,水库在维护费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费用、病害治理费用等方面的投入进行合理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许多病险水库迟迟得不到治理、修补和加固,就是因为资金不到位。中央和省级的补助资金毕竟有限,大部分的加固经费仍然需要地方筹措。因此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走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路子,研究多渠道筹资方式,要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外资等资金利用方式,弥补水库除险加固资金上的不足,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进一步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广泛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工程效益的需要。有些地方引进超薄振动沉模砼板墙施工技术,并结合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等新技术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综合处理。有些地方引进了ZDT-I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能够准确地确定出大坝防渗处理范围,有针对性地实施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土石坝除险加固工程中,推广应用了刚柔相结合的新型防渗技术,即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或射水法防渗墙)和铺土工膜防渗相结合的新型防渗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自动化方面,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大中型水库自动测报系统,即时掌握雨情信息,为水库调度提供决策依据,这在水库的实际调度运行中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管理工作更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在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中,还应重点考虑增设必要的管理设施。包括布置大坝位移观测、测压管水位观测设施;进行渗流量监测、水情雨情测报;增设防洪公路或对原有防汛公路整修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