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小企业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企业竞争力从何而来 创新发展篇
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本报记者 陈 静

编者按 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以及超过80%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无论是主观提升产业层次的愿望,还是客观市场的“倒逼”机制,技术创新已成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印花清晰,色彩鲜艳,150套采用“冷转移印花技术”的时装成为2010年10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吸引眼球的焦点,这项最新技术也被用在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服装面料上。

“传统的‘热转移’只能印到化纤织物上,而‘冷转移印花技术’采用活性染料,包括棉、麻在内,任何天然纤维都能上色,还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用水量、65%的能源。”开发出这项技术的福建石狮盖奇(中国)织染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衍筑兴奋不已,“谁能率先抢占技术高点,谁就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王衍筑说出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心声。无论是主观提升产业层次的愿望,还是客观市场的“倒逼”机制,技术创新都在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它被形象地比喻成一双“新跑鞋”,穿上它,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大路上,跑得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统筹兼顾谋发展

一方面优化存量,科技创新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另一方面是拓展增量,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中小企业也获得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会。

按下桌上的按钮,车衣机上方悬挂的衣架就把加工好的衣服裁片自动带往下一个工序,一排排自动衣架正在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安东尼(国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有条不紊的移动。“这是最先进的衣拿电脑化制衣吊挂系统。”该公司总务部经理胡修义告诉记者,在服装企业的制衣车间里,许多人力成本都浪费在了面料和成品的搬运环节,而这个吊挂系统则可以对操作时间和进度进行自动准确统计,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库存。如今工厂全部12条车缝生产线和4条整烫生产线都使用了这个系统,产量比过去提升了30%至50%。

一个比笔记本大不了多少的小盒子,连着一个看起来样子普通的摄像头,拍摄下来的图像,却能实时通过3G网络,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图像还可以选择细节显示和自动保存。广东东莞市常平镇达昌实业有限公司过去主要生产小型音响等低附加值的电子消费品,如今却摇身一变,进入了通信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公司研发出的基于3G的远程监控和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两家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正体现出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在两个方向上注入的强大“生命力”。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所表示的那样,一方面优化存量,科技创新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另一方面是拓展增量,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中小企业也获得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会。

在这两个方向上,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8个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了专项资金规模。从2009年开始,中央预算内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每年专门安排30亿元专项支持中小企业改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等技术进步项目2468个,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978个。截至201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支持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4450个。

产学研合作突破“瓶颈”

产学研合作,是对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的科研成果市场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010年2月,生活家地板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生活家居创意实验室”,生活家总经理林德英这样形容清华大学这个“外脑”:企业就是要借助学校的科研创新,来升华自己的产品和理念。清华美院杨冬江教授则表示,产学研合作,是对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的科研成果市场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对于研发实力不足,人才储备有限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优化存量,还是拓展增量,借力“外脑”,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瓶颈”,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然而,高校注重技术先进性,企业关注市场适用性,如何才能让“外脑”的智慧落到实处,真正让中小企业得到帮助?

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中小企业在满足产业需求的同时,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承接高校科研资源的有效模式。在湖南,《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刚性举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最高比例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

另一方面,还要有分工合理的长效平台。在江苏常熟,以阿特斯光伏为首的常熟市9家光伏骨干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组成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成立的还有氟化工、玻璃模具两个联盟。常熟市玻璃模具协会会长赵义元说,联盟将起到三大作用: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运作,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联合培养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公共服务“有的放矢”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自主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加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广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投资建起了一家装备制造企业——东莞双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多工位组合机床的研究,公司研发出了“四工位焊接机”。过去打黄油、焊接等七八个工序,每个都要一个人,现在一个工人就能全部完成,镇内企业购买设备还能享受优惠。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家企业?寮步镇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总经理王旭珍告诉记者,光电数码产业是寮步的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十分发达,目前全镇共有140多家光电数码企业,“靠单个企业进行装备研发,力量有限,对于成熟的产业集群来说,强化对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创新服务,就是政府的科技扶持。”

如果说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这双新跑鞋的“指南针”,那么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就是这双跑鞋的“加速器”。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无法一力完成的装备创新、标准制定、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都可以通过创新平台来完成。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集聚区,支持建设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38个,认定了1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带动了一批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18个省份已认定公共服务平台858家。

朱宏任这样描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未来的发展:“首先,要重点培育国家和省级示范平台。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同时,要加强服务协同,充分发挥通讯、信息技术快速、便捷、不受地域影响的优势,形成虚拟服务系统与实体服务资源的协同服务。此外,还要建立服务测评与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不同服务产品的服务标准和评价办法,提高购买服务的有效性。”

图1: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目前宁夏灵武市已初步形成了从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到制衫的加工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图为宁夏灵武市羊绒产业园内的宁夏中银绒业员工正在进行生产操作。

新华社供图

图2:青海原创电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开发了彩色户外显示屏。图为该公司工程师正安装调试彩色显示屏。庄光平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